美文网首页男人装人物
七夕节,看吴秀波怎样活出“老男人”的高级感

七夕节,看吴秀波怎样活出“老男人”的高级感

作者: 半岛随说 | 来源:发表于2017-08-28 21:17 被阅读159次

吴秀波与汪涵搭档主持《我们来了》,又一次出现在大家的视野当中,这位35岁从零开始,历经8年沉浮才一举成名,年近50的依旧光芒万丈的大叔,究竟怎样活出了他的“高级”人生?

01

1968年,吴秀波出生于北京,

父亲是外交官,母亲是医生,哥哥是一名物理学家。

由于工作原因,

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常年在美国,

所以在他的童年里只有妈妈和哥哥。

也许是因为这样的家庭背景,

母亲更为严格地要求他,

希望他像同父异母的哥哥一样考入清华北大。

但是15岁的吴秀波年少“叛逆”,

秉持“读书无用论”的他并不想念书,

为了逃避高中的考试,

吴秀波“想考一些不用拿笔的试”,

然后中央戏剧学院的招生,他就去报名了,

梦想着能够成为一名演员。

02

因为刘锡田老师慧眼识“千里马”,

吴秀波幸运考进了中戏,

与傅彪、王志飞、张秋芳等人成为84级表演班的学生,

也成为了中国铁路文工团的代培生。

但是命运还是和他开了一次玩笑,

17岁的他被查出了结肠癌,

经过一年半的治疗,

割掉了40厘米的结肠后发现是误诊,

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他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进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不久后,

吴秀波觉得自己好像并不适合表演,

处于青春期的他胆小、羞涩、敏感,

要求解放天性的表演让他倍感痛苦。

估计这颗想要逃离的种子已经埋得很深,

在中国铁路文工团的日子里,

但他没少捅娄子,

最严重的一次:

团里要去一个部级单位参加演出,

11个小品中有7个小品是吴秀波演的,

但是他因为迟到了最后没去成,

最后是团长赶火车奔赴演出现场,

现学小品替他完成了演出。

说起迟到的原因便更是荒唐,

因为吴秀波当时“天性懒惰,特别磨蹭,

前一天晚上洗澡就花了4个小时,

导致第二天早上没法起床。”

面对这样的大错误,领导自然愤怒了,

要求他写了一份检讨,周一在团大会上念出来,

没想到周一时吴秀波又没起来,又给耽误了。

或许是年少轻狂,

或许是犯下的错误让他倍感愧疚,

他决定把文工团的工作辞了。

03

性格内敛的吴秀波,

当时的他对表演并不喜欢,却酷爱唱歌,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自由的文艺风气也给了他一颗闯荡的心,

1988年,20岁的吴秀波开始酒吧的驻唱生涯。

“那个歌厅去过无数有名的人,

你所说的周星驰、洪金宝、谭咏麟,

我是那最出名的男歌手。”

小有名气,赚钱不少,挥霍无度。

当年的吴秀波还有一个外号叫“吴半本”,

每次朋友一起吃饭,

他总要点上半本菜谱的菜才肯罢休,

酒吧驻唱一个月能挣6000块,

相比文工团一个月几十块钱的工资,

这笔巨款收入让吴秀波有了玩乐的资本。

就这样,吴秀波肆意挥洒着青春和金钱。

酒吧的环境复杂、昏暗,简直糟糕透了,

正当年少的吴秀波记不清自己交了多少女朋友,

甚至经历了自己的好哥儿们和女友吸毒而死,

在如此醉酒迷乱的环境中,

庆幸吴秀波把持住了自己,

坚持底线没有沾上毒品。

在歌厅,他收获了鲜花和掌声,

然而驻唱的黄金时代好景不长,

与他同期在酒吧驻唱的朋友都陆续成了歌坛大腕,

他却依旧默默无闻,

为了维持生计他转到了其他的战场。

04

板寸、锅盖头、金项链,

170多斤膀大腰圆的汉子,

胳膊肘下夹着小包,

这是当时吴秀波的职业形象。

好友刘蓓当时眼中的他吊儿郎当,

赚到钱就请大家吃吃喝喝,

回头口袋就穷的叮当响,

也许当时吴秀波生活的态度就是:及时行乐。

他2年开过7家餐馆,

还开过卡拉OK、美容院、酒吧,

捯饬过电器、服装,皮鞋,炒过外汇,

批发7块一双的皮鞋卖30块,

下雨天买主找回来才发现皮鞋是纸做的。

年轻想要立刻成功的心,

让吴秀波一次又一次转换职业的角色,

因为他觉得一切都很简单。

“我也不会开餐馆,

但我觉得这事儿应该挺容易的,

因为我会吃饭嘛。”

这样的想法诙谐,注定了不长久。

由于种种原因,生意都以失败告终,

歌厅时期的积蓄也消耗殆尽。

生意上的惨败,

让吴秀波彻底变成了京城的无业游民。

05

一种状态持续就了必然要转变,

不管向好的方向转变还是更坏的方向。

让吴秀波意识到自己不能再吊儿郎当,

是自己第一个儿子即将出世的时候。

顶着养家的压力,

顶着角色从孩子变成父亲的压力,

他下决心重新闯荡影视界,

当时的好友刘蓓与张健也对他伸出援手,

这一年,吴秀波已经35岁。

一个170斤的大胖子,

连弯下腰给自己系鞋带都困难,

第一步就是减肥!

之后就是坚持!

吴秀波当时就两个目标,

有戏拍;有钱拿。

为了10万元的片酬他敢从六楼一跳而下,

人生从头再来,无所畏惧。

06

一切从头开始又谈何容易,

更不容易的是敢于开始。

经历了18年漂泊的吴秀波重新回归表演,

在张健的帮助下他主演了电视剧处女作《立案侦查》,

当时来了很多国内一线当红明星:

牛莉、陶虹、刘蓓、傅彪、冯远征…

都来给他当绿叶,希望他能够一举成名。

遗憾这部剧并没有让吴秀波红起来,

就连当时的投资成本都很难收回,

这对重头再来的吴秀波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却也让他更敢拼敢闯,

为了能够演戏,

他在剧组里身兼数职,

为了能够多演出,

他开始学习电视剧制作。

凭借在多年在间谍剧中的不凡表现,

吴秀波成为《黎明之前》的男一号,

为了塑造不同此前神秘、木讷、寡言少语的形象,

吴秀波颇费心思给自己的角色加入了更多的元素。

这部电视剧一经播出便火爆荧屏,

让吴秀波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

更让他揽获了当时电视艺术的各大奖项,

这距离他第一次出演电视剧《立案侦查》整整8年。

07

35岁,他从零开始;42岁,他一举成名。

吴秀波的成功是他跨越了一千个障碍后得来的,

没有经历打磨,哪来人生的转折。

但只要转运了,好运就会一直跟随。

2013年《北京遇上西雅图》更是让他红得发紫,

这也是他的电影主演首秀,

更是他戏路转变的开始,

他摆脱了以往冷峻的“谍战王子”形象,

转而尝试温婉内敛的“大叔”,

“大叔”这一词更贴切地成为了他的标签。

经历了名声之外的“潜伏”,

他更珍惜如今的演绎之路,

不求高产,只求精致,

将每一个角色都演得淋漓尽致,

不负观众。

08

用吴秀波自己的话说:

“感觉自己像一只爬上火车的蜗牛”,

他摸爬滚打,一路爬行,

终于在不惑之年赢得了鲜花和掌声。

“人就像一滴水,

所处的高低快慢,

我以为不是我可以决定的”。

历经人生的荣辱成败,

历经人生的跌宕起伏,

吴秀波对演戏有着清醒的认识。

“戏好是我的荣耀,

戏不好是我的悲伤,

我会继续努力。”

吴秀波给了自己一面镜子,也给了我们一面镜子,

流光溢彩的人生是背后的付出换来的,

只要坚持、努力结果或许会向好的方向改变。

吴秀波大叔火了,

也火了“大叔”一词,

它代表了贴心、温婉、稳妥、靠谱等优良品质。

但“大叔”并不是当年170斤腆着肚子系鞋带都困难的吴秀波可以当的,

而是年近50却依然保持好身材、好颜值、好品质、努力演好作品的吴秀波才当之无愧地对得起这个称号。

追求成功,何时开始?其实年龄并不是问题,42才在影视界“盛开出花朵”的吴秀波,一样可以将人生普成歌。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夕节,看吴秀波怎样活出“老男人”的高级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qfn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