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宽恕的四段进程

宽恕的四段进程

作者: 朝花夕拾72 | 来源:发表于2022-08-10 22:43 被阅读0次

    人类是充满弱点的脆弱生物,我们会受到种种伤害。每当受到伤害,我们就面临要报复还是和好的选择。生物学家主张,我们天生就会在受到伤害后寻求报复,然而,研究也显示,我们天生渴望人际关系。放逐或者关禁闭,向来是严厉的处罚方式。人人都要以牙还牙、以眼还眼,那么结果是,我们都会失明。而且,报仇雪恨并不能消除伤害带来的伤痛。

    不会宽恕的人,会在报复的循环中泥足深陷。而个人幸福和社会道德,也就在循环中沉沦毁灭。报复循环:残酷暴行→痛苦→选择伤害→报复→残酷暴行。

    而选择宽恕的人,则会开创出新的循环:残酷暴行→痛苦→选择复原→把事情说出来→正视内心感受→予以宽恕。

    宽恕不是一个慈悲的举动,或者几句简单的话语,而是需要经过循环中的四段进程,才能艰难地实现:1.把事情说出来 。2. 正视内心感受。3.予以宽恕。4. 重建或放下这段关系。

    1. 把事情说出来

    把事情说出来,正视、理解伤害本身,并找出伤害的意义,是受到伤害以后拿回尊严的方法。挖掘出真相,而不是假装已经发生的事没有发生,让真相以它最赤裸、最本初的原貌示人,才能让过去和未来取得和解。

    案例:“他有很多伤。全身总共有四十三处伤。他们还往他脸上泼硫酸,把他的右手砍下来。”姆兰乌丽太太向“真相与和解委员会”提出惨痛的证词,诉说她丈夫西塞罗失踪与遇害的经过。只是把事情说出来,委员会的人不盘问,不批评,姆兰乌丽太太就感觉好多了。

    当有一个安全而肯定他们的地方,让种族隔离政策的受害者说出自己的故事,诉说自己的愤怒与委屈时,他们觉得很欣慰。本来他们一直活在受害情结的折磨下,认为没人能真正了解他们受到什么煎熬,也没人相信他们要说的事。终于可以说出来时,他们觉得解脱了,不必再独自背负重担。就这样让南非免于复仇的毁灭。

    首先,要说出真相,说出真实的事发经过,从陈述事实开始,像拼图一样,一次拼上一小块记忆,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拼起来,一些小细节可能也很重要。

    其次,你要决定要告诉谁。最好是能对伤害了你的人说,当你站在加害者面前,凭借真相站稳脚跟,你就是在拿回你的尊严和力量。最好,他们已经表现出后悔,想请求你的原谅,愿意听你诉说。然而,情况并不总是很理想,人类将自身行为合理化的能力无穷无尽,没有一个坏人认为自己是坏人。被要求对质时,他们很容易认为自己被攻击,从而采取防卫姿势。我们无法确认施害者一定会承认自己的错。

    如果不能对施害者面对面诉说,可以考虑给对方写信。在信中诉说你的故事,即使你永远不会寄出这封信,依然能够得到疗愈。你也可以选择公开诉说,或者和自己信任的朋友、心理师诉说,在诉说中,将悲伤释放,并由此得到强大的疗愈力量。

    案例:琳恩一家乘行旅车离开海边,准备回槲树区的家,车里的两个女儿,还沉浸在沙滩节的欢乐中,一路上叽叽喳喳。突然,一个醉酒的女人,体内还有古柯碱和安非他命,开着雪佛兰,以近五十英里的时速,闯过红灯,从左侧撞上琳恩的车。那股撞力把琳恩一家先推向电线杆,又推向一家人的前院。当琳恩在医院醒过来时,来探望的朋友说对她失去的深感遗憾。她问自己失去了什么,朋友告诉她失去了两个女儿。琳恩先是彻底懵掉,而后陷入了巨大的痛苦。深陷哀恸的琳恩,不得不求助于亲友,之后,她又决定告诉肇事者莉萨。当她还在坐牢的时候,琳恩就开始写信给她,而她也回信了。她也决定,为了继续过日子,为了将来的喜悦,她必须找到办法宽恕莉萨。后来,琳恩夫妻二人,和出狱后的莉萨一起向公众讲述宽恕的力量。

    不用太担心你要如何或在哪把事情说出来。就复原而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说出来”。我们可能会发现,单单是把事情说出来,就能为我们卸下重担。说出来,就等于在说:“悲剧已经发生,我无法回到过去改变它,但我可以拒绝永远困在过去。”

    2. 正视内心的感受

    一旦说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就必须超越事实本身,来赤裸裸地感受。尽管我们可能不愿意面对自己真实的感受或者深不见底的痛苦,但这却是平复过来,继续向前的不二法门。若是不愿触碰痛处,这些情绪可能会在心里堆积、溃烂,最终破裂并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当我们遭受任何一种痛苦煎熬后,总是伴随着以下几个阶段:否认、愤怒、追悔、忧郁,以及最终的接受。当一份痛苦让我们无法承受时,否认是自然而然的反应,但持续处在否认状态中可能导致自我毁灭,每一位上瘾或酗酒者的悲惨挣扎下,都深埋着一份对痛苦的否认。一旦正视了内心的感受,我们就脱离了否认的阶段。

    追悔和否认很像,是另一种形式的不接受。人们总是会在事后,念叨着如果我这样做了,如果那样说了,事情就不会发生。然而,追悔无法抚平我们的伤痛,也无法弥补造成的遗憾。走出伤痛的唯一办法,就是从中穿越过去。一旦明白痛苦无法改变,人们就会变得忧郁,接下来怎么办,希望在哪里?希望与契机就在最后一个阶段,接受。我们接受既定的真相,接受自己的痛苦,接受自己的脆弱,正视它,感受它。

    让我们内心的伤痛发生声音,找到一个肯定我们的人,他要能够完全倾听,而不是试图改正你的感觉。许多人和自己的感受绝缘,这往往是因为过去经历痛苦,我们都选择麻痹自己。我们必须学会感受,这对宽恕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越能自在地与内心的感受共处,我们的人生就会越幸福宁静。

    3. 予以宽恕

    曼德拉说:“当你迈向自由时,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你仍在牢笼之中。”说出真相并正视内心感受之后,你就要决定是否选择宽恕。我们选择宽恕,因为它通向自由,也让我们走出诉说与发泄的循环。

    我们之所以能够宽恕,是因为能够体认到彼此共通的人性。生而为人,我们都有人的核心特质,谁都可能慷慨善良,谁也都可能刻薄残酷,谁的本质都难以被事件代表。如果审视一下任何一位施害者,我们都会发现一些故事,借此明白不分彼此的共通人性。没人生来满腹仇恨,没人生来充满暴力,如果受到一样的压力,置身一样的环境,我们也很有可能犯下一样的罪行。这种对于自身弱点的认知,帮我们获得同理心、慈悲心和宽恕力。

    案例:发生在孟买的恐怖袭击,夺走了凯雅·薛尔的丈夫和十三岁的女儿。出事之前,凯雅和身在孟买旅游的女儿在电话中高兴地讨论着刚刚出炉的优异成绩,然后她们相互说了最后一句话:我爱你。后来电视开始报道孟买袭击新闻,凯雅再收不到女儿和丈夫的信息,她祈祷着,把照片寄给CNN寻亲。紧接着,她接到美国驻孟买领事馆的电话,确认凯雅的丈夫和女儿都在袭击中遇难。凯雅呆若木鸡地看着后续报道,看到恐怖分子遭到处决,看到电视屏幕上恐怖分子的照片,脑海中突然想到恐怖分子的母亲,看到儿子伏法的景象,她心中一定也很痛苦吧,凭着这一点,凯雅知道,她和恐怖分子的母亲是彼此相连的。她又想到这些年轻的恐怖分子,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能误入歧途到这个地步。她对家人说,我必须宽恕他们。

    我们怎么知道自己是真心诚意宽恕了?通常来说,当你不再诅咒施害者,感觉卸下重担,内心一片平静,感觉到新的自由时,你就知道自己已经宽恕了。宽恕会帮我们写出一个新的故事:受害者因为高尚,因为智慧,从伤害中站起来,重获尊严,变成一个英雄。我们是自己人生的作者,我们会在宽恕中成长。

    4. 重建或放下这段关系

    宽恕并非复原过程的终点,你和施害者之间的关系,因为创伤而维系着,他会影响着你,渗透着你的人生。你必须选择重建或放下这段关系,唯有这样,才能拥有不被过去束缚的未来。

    要和亲近的人断绝关系比较困难,因为将你们绑在一起的回忆与情感比较牢固。和不那么熟悉的人,放下关系比较容易,因为他们在你心中的分量往往较轻。只要经过深思熟虑,选择重建或放下关系,都是合理的。但,比较优先的选择,还是重建关系,除非有安全上的顾虑。重建不是回复旧有状态,而是一个创造性的举动,创造一份新关系。

    如何才能由衷地重建或放下一段关系?如果你最好的朋友,给你取了一个难听的绰号,你或许想要得到一个解释和道歉。如果你的东西被邻居偷了,你可能想要对方归还窃取之物。问问自己需要什么才能重建或放下一段关系,如果可以,请伤害了你的人响应你的需要。有些时候,重建是不可能的,可能重建关系会让你受到伤害,可能施害者是不认识的人,可能他已经死了,这时候,放下是唯一的选项。放下一段关系,选择人生再也不要有这个人的存在,是将自己从受害处境和创伤中释放出来最彻底的方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宽恕的四段进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qfz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