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天没有写东西了,暑假对于每一个需要陪伴的父母来说,相信都不会是一段特别美妙的经历。因为,每天都要安排娃的吃喝拉撒,一整天都得跟TA腻在一起,作业、玩耍样样需要烦心。原本腻在一起应该是很美好的事情,放在我们身上咋就变得不美好了呢?因为,我!们!很!焦!虑!
我们不再像过去的父母那样对自己宽容了。
记得自己小的时候,或者说影视剧中较早年代的片子里,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并没有“高质量”这样的要求。妈妈做针线或者做家务,孩子就在旁边该玩儿玩儿,该作业作业。或者在村口或者在院里跟小伙伴疯玩,要不就在家研究各种土法玩具:吹肥皂泡、捏面人、玩儿“石屋里的和尚”....母亲,往往只要冷不丁的看他们一眼或者听到点声音,确保是安全的,眼角就可荡出笑意。满满的安全感。
以前放学后是这样的 做作业是这样的 暑假或周末是这样的而现在,我们做父母的则没有那么幸运。当我这里一会儿厨房、一会儿卫生间,一会儿晾衣服、一会儿拖地的时候,总会在内心跑出一些指责的声音“所谓高质量的陪伴呢?我这算高质量的陪伴吗?”
什么是高质量的陪伴,就是她说什么你都得饶有兴致的听;她玩儿什么你都得假装感兴趣的跟她一起玩儿;她做作业你就得安安静静的在一旁看书(绝不可以玩儿手机或刷剧);给她讲故事、听她弹琴、和她一起表演话剧、画画、讲历史、学科学、背古诗...还,得心态平和,不能生气。
拉琴... 拉屎哈哈!那我们自己的生活呢?我们自己的兴趣呢?我们自己的情绪呢?谁来照顾?
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变高了。
有人说让我写一写民办究竟上好还是不上好,虽然我说我对现在的教育体制全然不懂,但我的态度是很明确的:上可以,但不要那么费劲。意思是,如果轻轻松松或稍作努力能上,当然要上,否则,免谈。毕竟,目前很多民办有各种优于公办的资源:优秀的教师、优秀的课外活动。至于是不是都是优秀的娃,我可不这么认为。并不是不惹事的娃就是好娃(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孩子无论在哪儿都有可能犯罪),并不是“好学校”里就都是好娃,只不过一些优秀的娃都去考了民办。然而,如果说要我把娃往死里“鸡”,牺牲掉大部分游戏的时间(孩子童年的主要任务就是游戏),天天补习刷题,挤破头才能进这样一所学校,我不愿意。有人说,你想多了吧,不费劲就想上民办?所以,我的答案是不上。
快到碗里来可是,不考民办我就能不焦虑了吗?我真的很淡定吗?当然不是。狂风裹挟着乌云,沙石跟着被卷起,风来时,就算平日坦然自若的“春水”不也照样被“吹皱”?所有人的要求都像春笋一样一层层被剥高。你不考民办,你就可以停在原地不动吗?你就可以像小时候妈妈养自己那样,野蛮生长吗?不,这绝不可能。
人,都有追求卓越的需求。阿尔佛雷德.阿德勒说过,即便我们不可能拥有狗一样的鼻子或用肉眼看到紫外线的能力,然而,我们依旧可以使我们的某些功能性能力得到提升。
看这是有科学或者说心理学依据的。我们都相信只要自己努力,我们的能力是可以不断发展的。就跟我们的欲望一样,没有尽头。
即便是不走民办路线,你愿意垫底吗?
民办的竞争愈演愈烈,家长们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孩子的压力越来大,他们的玩耍的时间越来越少,生存能力越来越弱。抑郁症、焦虑症、自杀、犯罪,身边层出不穷。人们越来越缺少对他人的兴趣,社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繁杂、焦躁。即便是文革这样的年代,多少人因政治原因而被迫自杀,孩子们的世界还是透彻的。不过是日子过得苦一些罢了。
然而,成年人自己就轻松了吗?也没有。所有这些人内,背负压力最大的就是家长。
谁的错?国家?教y局?民办?坑班?家长抑或老师?人人都没有错,但人人又都是同谋。全社会用一种极其“崇高”的方式在惩罚自己的下一代,同时也惩罚着自己。
这都是“追求卓越”的后果。
写了那么多,我大概是想说,我们或许可以多审视自己的生活,放了自己也放了孩子。
---THE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