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223905/596a7e94314267f4.jpg)
这是我“读《白说》”专栏的最后一期了,算上今天这期一共是二十五期,一本书写了二十五期我想还是能证明我是认真读完的。
全部二十五篇读书札记已经完成汇集:合集——读《白说》。欢迎大家阅读!
有些朋友发了私信问我:“专栏的名字叫做‘读《白说》’,但是每篇文章中无论是从《白说》中索引的文字还是跟每个章节的题目重合基本很少,问我是怎么想的。”
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在于学习、也在于思考。若是我们读一本书,想到很多,有些可能跟书本本身关系不大,但不见得是不重要的;而且读书的目的也更在于能和自己的感悟相关联、跟历史相关联,跨越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总结,为未来自己的道路和想法提供一个向导,这应该是好事。
我最近在空闲的时候也去看看短视频平台,里面很多关于书籍的节选,有的是一句话,有的是一段话,总是就是把书本里面的内容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让读者能很快抓住这本书籍里面的一些经典部分。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式。但是这样的读书方式是不是最佳的读书方式呢?我个人目前还是觉得不完全是。
一来,一本书的精华绝对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进行总结的,即使真的视频发布者的总结水平特别高超或者真的可以用一句话进行总结,那么我们还是会失去一个切身的体会,而这种切身的体会正是我们需要经历的。“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之所以常常被放在一起,我想正是这个原因,读书和行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亲历。只有亲历了,才能在一些自己需要的细节有所感悟;只有亲历了,才能在遇到相同或者相似的问题时更加的思考全面和透彻,也才能选择更加合适的处理方案。
二来,一本书就像是一个人,一个人是复杂的,一本书同样如此。如果我们单单摘取视频发布者认为“重要”的地方,则往往忽视自己所需的地方。不如这样如何?我跟大家一起分享我读这本书时所感所悟、所想到的一些事情和见解。我觉得这样跟大家分享,大家应该对书籍里面的内容和观点能够有更加全面和详细的了解,同时若是我的所见所悟所想能跟大家吻合或者相反,也算是抛砖引玉了。我正是本着这样的心思来认真阅读和分享读书札记的。
以上算是我对于“读《白说》”专栏的总结吧,二十五期写下来,我通过认真阅读、思考每一个章节和文字来创作自己的札记,力争给大家不读《白说》比读了《白说》更加值得。
大家觉得我现在的读书札记方式如何?或者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一个事情的结束,预示着另外一个事情的开始,接下来我将开始第二本书的读书札记。这次我们一起读一本让人轻松一点的书籍,名字叫做《和唐朝诗人握个手》。全书以二十二为诗人为篇章的名字,谈论了唐朝的科举等制度、诗歌繁荣的表象和内在、诗人的奋斗和起落,让我们从文化的角度重新认识唐朝的一角。
![](https://img.haomeiwen.com/i6223905/6d0519bf82f956d3.jpg)
这次咱们来个征集活动吧,一起给“读《和唐朝诗人握个手》”专栏起一个名字。如何?
首先,我先“干”为敬,起名:唐诗繁荣的内外。欢迎大家踊跃参与,咱们留言区见!
![](https://img.haomeiwen.com/i6223905/a113975dd6e885e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