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学那点事儿我的大学
今年春节除了团聚,我还感受到了代沟

今年春节除了团聚,我还感受到了代沟

作者: 木子先生的书房 | 来源:发表于2017-02-03 01:30 被阅读29次
    图片来自微博@云朵插画

    春节就像一锅大杂烩,形形色色的人从全国各地赶回同一个地方,身上带着全国各地的色彩。

    平日里,家中只有爷爷奶奶,春节让家里三代人都聚在一起,五十年代,七十年代,九十年代,这样的三代人。

    三个年代,有着三种完全不同的世界

    (1)

    奶奶是五十年代的人,身上有着许多我在历史教科书上看到的记忆。

    59年,她的妹妹饿死在了田野,那时她不到十岁。

    后来媒妁之约,她嫁给了从未谋面的爷爷,从此便过着清苦的生活。好在手脚勤快,家里一路从茅草房到土胚房到砖瓦房,再到现在的平房,也算是人生的小小成就。

    可是啊,她过惯了苦日子,就看不得手脚大方,花出去的钱总是想着当初要是怎样怎样应该还能省点,就算是在治病吃药这件事上也是这样。

    寒假从校返乡,下了汽车我就拎着行李去县医院,奶奶因为心脏病住院,家里忙不开,我就在医院陪护。一周住院下来,花了不足三千块钱,出院结账我去跑流程,几栋大楼来回几趟,总算搞定,最后新农合报销医药费,总共花了700块。

    回到病房,奶奶说如果在乡镇医院顶多花400,我知道奶奶的性格,就笑起来说,县医院医疗条件比乡镇医院好多了,几百块钱花的值。可还是免不了她嘟囔半天。

    (2)

    父亲是72年出生的,年轻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那时条件还是很艰苦,多数青年人都跑去沿海城市进厂做工,流水线上的超负荷工作甚是累人。

    后来他想学一门技术,就去学车,拿了B证。

    开过出租车、小货车、拖车,最后他在工程车上站住了脚。

    工地的日子不好熬,下雨就是泥,晴天就是土,运来运去的就是脚下踩着的。

    城市里白天不让工程车上路,开车都是在夜晚,作息完全和正常人颠倒,常年如此。

    父亲一直生活于社会的底层,饱尝人情冷暖、世事辛酸,生出一种仇富仇权的心理,同时又比谁都爱慕着它们。

    和他聊天,话语里总透露着一种寄希望我能将这世间的权势分一杯羹的语气,就像他眼中只有金融学专业一样,他对所有上过大学的亲戚只用年薪来衡量。

    一张证书、一纸文凭,似乎代表着的,就是一堆钱。

    而在我眼中,那张纸似乎没那么重要,我看重的是在得到那张纸的过程中,收获了什么。

    信息时代,父亲的手机还是只用来打电话、发短信,对于互联网,他依旧有一种回避的态度,彼之于他,似乎没什么大用。

    (3)

    表哥是90后,只不过他是最早的那批,我是最晚的那批,他学的工科,我学的文科。

    他已经研究生毕业工作两个年头,我依旧在大学为各科分数斤斤计较。

    亲戚朋友当中,和表哥算是能够说上几句。

    可也就是几句而已。

    几句过后,我们便没有什么话题可聊。问些东西也无关痛痒,我们看彼此,就像隔着纱,只见朦胧印象,聊天也是隔靴搔痒,权当联络感情。

    当我走到他现在的位置,还需七年,七年的差距足以产生三言两语过后便语塞的寂静。

    七年,就是一个小小的时代。

    想必这时代感,就体现在人前我叫他大哥而不是直呼其名上吧。七年的距离让我感到直呼其名,不合适。

    时代的烙印是社会发展的车轮辗下的

    一个时代的人有一个时代的烙印。

    都说环境造就一个人,我觉得蛮有道理。

    奶奶生活在那种清苦的年代里,日子是精打细算才能过下去的;父亲经历的都是些艰难的境况,看多了社会分配的不公却无力改变现实;大哥是新时代的知识分子、精英人物,说话做事处处显现一种素养。

    他们的想法都在自身的经历中一点点地积累,一点点地沉淀,然后凝练成一个个观点,这些观点汇聚成他们的思想,然后指导着他们的行为和谈吐。

    人们常说,三十岁前是一个人三观的形成期,可能是因为一个人在三十岁前往往无法安定下来,总是在不断地变换着生活环境,不断接触新的人和事,不断地从外界摄取,让人的想法不断丰富,然后沉淀成自己的东西。三十岁之后,有了家庭,人就希望求得安稳,生活环境趋于稳定,许多东西都一成不变,旧有的认知不会得到太多扩充,所以,一个人的思想恐也就此安定。

    但每个时代都会有新的东西出现,在哪个时代出生就会立即接触到哪个时代的新事物,并很快接受,但老一代的人已经接受了他们那个时代的东西并形成一套行为理论,难以再接受新的东西。上个时代的人总觉得下一个时代的人的想法和做法是叛逆和出格的,旧的规范在给新的东西标注对错,下个时代的人往往就是“垮掉的一代”。但结果却是,并没有垮,新时代的人依旧会成长为社会的顶梁柱。

    代际之间的鸿沟是时代划下的,时代是不断向前的,而人却不一定一直发展。人有惰性,不在那个环境就没有学习的动力,一切都是需求所致。

    90后的话语方式,是朋友之间的交流需求形成的;90后的从业方向,是整个社会的发展需求形成的;90后的思维方式,是为人处世的需求形成的…

    一个人的认知能力总是局限在自己的所处的世界,阅历得多,认知就扩一点,不至于钻牛角尖;看得少就浅一点,多听就好。

    理解相互之间的不理解,也是对代沟的尊重

    春节回家,总免不了走亲串友、吃吃喝喝的。

    觥筹交错之间,一些聊天和问候总显得不尽人意,互相敷衍客套。

    一个节日,将本分散在天南地北的人唤回老家,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职业。

    相互之间本没有什么交集,一年或许只见一次,朋友之间的一点了解往往只及毛皮、未触内里。

    见了面,一团和气,你不知我忧,我不知你恼,也没诉出口的必要。

    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理解这种代沟的存在,理解那种不理解。如此或许能够心安,或许可以抚平燥气。

    �޺�tE��~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今年春节除了团聚,我还感受到了代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qnr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