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赋能变“负能”

赋能变“负能”

作者: 江畔啊 | 来源:发表于2019-02-23 05:22 被阅读19次

    对于赋能,着眼大处,是组织赋能;着眼小处,是员工赋能;打开格局,首先还是自我赋能。

    从外部层面看,只有向客户赋能,才能兑现使命愿景,一厢情愿的产品导向,注定是企业走向衰落的不归路;从内部层面看,只有向员工赋能,才能实现战略落地,自上而下的管理控制,注定是企业做强做大的天花板。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员工赋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到底难在哪里昵?具体而言,要实现员工赋能,有“三难”。

    第一,难在管理者的思维认知

    第二,难在企业的管理模式

    第三,难在员工的行为惯性

    如果说,认知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高度,那么行为习惯将决定一个人的职业路径。而恰恰就是行为习惯,让很多人在职业发展中遭遇瓶颈和障碍,并成为优秀和平庸的分界线。

    这要分成两个角度理解。第一个角度是,因为想不到,所以做不到。既然在认知层面无法晋级,所谓的改变,在当事人看来,就成了一种强迫和难受。尽管会有少数人在强迫中养成行为习惯,但大多数人会无法忍受,或者在坚持不住的情况下,选择分手与放弃;第二个角度是,即使想得到,还是做不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很多人在认知层面反应很快,但一遇到现实中的挑战和问题,就习惯性的按照过往的思维方式去行动,或者直接选择退却,干脆逃回到原来的舒适区,对变革视而不见,装作一切都没有发生。这两个角度,都清楚的告诉我们,过去我们远远低估了行为惯性的影响力,如果不能挣脱原有的行为惯性,想要进行“员工赋能”,可能真的就是一厢情愿而已。

    再回到管理者角度,在“员工赋能”层面,管理者往往还存在三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一切皆可“赋能”

    不区分对象,不区分发展阶段,不区分轻重缓急,一谈赋能,马上全员推进,这往往会让那些没有目标、缺乏经验、缺少职业历练的员工措手不及,搞不好,赋能变成了放羊,团队放任自流,最终得不偿失。

    所以,要告诫管理者的是,千万不能神话“赋能”。给员工“赋能”,不等于一切皆可赋能,要从员工的实际情况出发,发挥目标、计划、辅导、激励的管理作用,帮助员工进入到良性发展轨道,而不是任由员工自生自灭,于人于己恐怕都不是负责任的管理方式。有些员工,要主动赋能,有些员工,要加强管理,一刀切的“赋能”,最终伤害的还是员工和公司。

    第二个误区是,把放权当“赋能”

    相对于过去的集权管理而言,管理者一定程度的“放权”,当然可被视为“员工赋能”的有效方式。但,放权不等于赋能,如果给了权力不给支持,给了权力不给约束,给了权力不给机会,那么,这样的放权,其实就是一种转嫁责任罢了,对管理者而言,所谓赋能,既要给予员工权责利,又要给予员工机会和平台,这样的赋能,才能帮助员工提升能力。

    第三个误区是,赋能别人,忘了自己

    这一点尤其需要提醒管理者。要想赋能别人,首先赋能自己。没有“自我赋能”的管理者,怎么可能实现员工赋能?因此,管理者要问自己,如何实现自我赋能?这就要回到“赋能”的本意,作为积极心理学中的一个名词,赋能被引入到管理学中,主要通过言行、态度、环境的改变,给予别人正能量,因此,管理者自身的言行、态度和习惯的改变,正是员工赋能的起点,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企业的一把手CEO都无法实现自我赋能,如果大量的中高管仍停留在过去的管理风格,奢谈员工赋能,简直就是异想天开,那只不过是一场追逐流行的自我欺骗罢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赋能变“负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qru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