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过去,许多年轻人已经两鬓斑白,许多指挥员已经离开人世,而那段岁月始终有些模模糊糊,如迷雾森林,轻纱环绕。其中的功与过,是与非,又是谁能说得清呢?《生死二十八天》的出现,第一手的硝烟与生死,震撼与触动,气愤与悲痛,真真切切体会到为什么说人才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
怕死不当兵,怕死更不能当指挥员
打仗最怕士气崩盘,士气一散,部队就乱了,莱芜战役三天抓五万俘虏,气得国民党高官痛骂,就是五万头猪,三天也抓不完呀。确实,士气崩溃了,人比猪还不如。然而,一支队伍尤其是基层营连,士气崩盘往往是从干部主官开始的,指挥员贪生怕死,全队消极避战,指挥员惜命保命,部属有学有样。
指挥员的求生欲一旦战胜职责和使命,考虑什么问题,作出什么决策,首先都会考虑自己的安危,而置作战任务与部属生死于不顾,这是非常荒唐又十分可怕的。所以说,当兵不怕死,怕死不当兵,对指挥员尤其如此,哪怕指挥素养还有欠缺,只要敢把命拴在腰带上,关键时刻冲在最前面,能作全体官兵之表率,也是不错的了。
有不惜命的上级,才有敢拼命的下级。
本领很重要,指挥员的本事更重要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指挥员应当会的本事却不会,造成的影响远比士兵本领不足的大,该地图定位的是定不了位,该抢占地形的不占领,导致总在做亡羊补牢的工作,来回折腾,费力不讨好,不仅自己任务无法完成,还会贻误友邻的战机。
即使一时出现判断失误,指挥员也要快速更正决心,重新摆兵布阵,而不能心神不定,踌躇不前。战场上,哪怕错误的决心,也强过什么都不做的消极等待,错误的决心还有改正的机会,消极等待只会断送胜利的曙光。
指挥员的判断力决断力,是最重要也最稀缺的能力。
过程控制很重要,胜利结果更重要
近来一直读到关于任务式指挥的建议文章,对层层指挥、过程控制式的指挥进行反思,上级总是喜欢全过程全流程的掌控,下级没有命令不知道做什么,基层的主观能动性受到很大限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在电台几乎配备到班排和单兵的时候,受不受都得听着了。所以,任务式指挥是我们值得考虑的一种改进方式。
打仗的目的是胜利,从上到下,从指挥员到单兵,这是唯一的根本的目标。这种过程控制式指挥,最怕遇到平庸甚至草包的指挥员,不懂装很懂,不会还瞎指挥,对作战部队而言,这就是一场灾难;最怕遇到能力作风差的参谋机关,报送的信息不核实、不准确,把大概好像可能当作准确情况上报,导致上级决策失误,部队大量伤亡;最怕遇到任务就要完成,胜利就在眼前,上级却坚决要回撤,不给你争辩和抗命的机会,掌握最及时最准确的信息,自己却不能作出判断和选择。
为了胜利,我们应当不惧作出任何改变。
错误很可怕,犯错后不纠正更可怕
在激烈的战场上,任何一次失误都可能断送胜利,但是,敌我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敌我都会出现失误,也不是每一次失误都会造成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出现失误虽然可怕,却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因为害怕一时担责,而拒不纠正错误,导致贻误战机,祸及全局。
明明自己判错了位置,报错了信息,后来发现了这一情况,但就是不去纠正,也许是害怕上级问责,也许是不想完成任务,任由上级和友邻作出错误判断,导致友邻出现重大伤亡。明明自己还有七个连队千余人,在敌境内陷入重围,上级命令组织撤退,硬是一声不吭就撤了,撇下不管了,导致全部损失,简直草菅人命。战后复盘检讨,手电筒只照下级,不照自己,对别人的问题苛责不止,对自己的问题遮遮掩掩。
诚然,做刀口对己、亡羊补牢的工作,会比较尴尬难受,但是掩耳盗铃,只会带来更大的灾难,更大的罪责。指挥员若是怯于担当,胜利与生命都会远离而去。
与藐视敌人相比,重视敌人更重要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我们耳熟能详,藐视敌人是为了增强敢打必胜的信心,重视敌人是为了做好万全的准备,我们往往把信心看得过重,准备上却容易出现纰漏。对基层部队来说,信心要靠教育引导,更是实打实打出来的,仗打不赢、打不顺利,信心就像扎破的气球,瞬间就崩了,而仗要打赢打得顺利,必须要靠充足细致的准备,立足于最困难最危险的情况进行准备。
重视敌人,了解敌人,实事求是,知己知彼,既不把它当成纸糊的,也不把它当成铁打的。轻视敌人,容易把问题想简单,准备上就容易出纰漏。准备三五天完成的第一阶段任务,二十八天也没完成,第二阶段任务直接取消;明确携带三天的干粮,到作战七天供给还没补上,导致部队断炊,减员严重,战斗力大减;没有疏通控制通道,就派遣后勤分队前出,造成巨大伤亡,且都未完成任务,影响整个战役发展进程。
战争是你死我活的较量,敌我都在想尽一切办法致对方于死地,就看谁先露出破绽,看谁露出的破绽多,看谁的破绽更致命。轻视敌人,则会把所有破绽都示之于敌,终难以避免败亡的命运。
不得不说,对于战争而言,人始终是最重要的因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