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读书
薄幸何如锦衣郎

薄幸何如锦衣郎

作者: 林慕言 | 来源:发表于2018-03-26 18:41 被阅读34次

    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为主题的诗句很多很多,仅在唐代就不少。

    如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李商隐《马嵬∙其二》:“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郑畋《马嵬坡》:“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但无论哪一句,都没有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其二》深刻,读者虽然置身事外,却仍然心头一凛,感觉就像黄叔灿《唐诗笺注》所评的“舞破中原始下来”:奇绝~痛绝~”

    他们或讽刺或同情,像是痛其不争伤不幸,其实,多是同情吧。他们认为,虽然唐明皇因为宠爱杨贵妃,使得天下大乱,可是,以唐明皇九五之尊,独宠一个女子十数年,悲剧告终的爱情,怎么能不让后人哀叹几句。

    陈鸿的《长恨歌传》、白朴的《梧桐雨》、洪升的《长生殿》,这段感情都有美化的嫌疑,而唐明皇李隆基被描写为感情专一的皇帝。总觉得,一个人,虽然说他是皇帝,但有三十个儿子,二十九个女儿,再来说他专一,无论如何都很牵强。

    不过,唐明皇宠起一个人来,真是不计后果的。

    刚开始的时候,他宠信武惠妃,武则天的侄孙女武落蘅。从他做皇帝的第一日,到她死的最后一日,足足二十五年。武惠妃为他生下四子三女。他为武惠妃做过最出格的事,是将三个儿子包括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废为庶人,然后杀害。不过武惠妃因为这件事疑神疑鬼,备受精神折磨,同年病死。

    武惠妃的死,让唐明皇觉得日子难过,人生路上再无知己,才听信人言,把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杨玉环抢了过来,册封为自己的妃子。

    李唐是一个很奇怪的朝代,宫闱之事让后人瞠目结舌。不过,既然儿子可以娶自己父亲的妃子为妻,那么,父亲抢了儿子的妻子,也自然没有人敢说什么。

    有杨贵妃陪伴的日子,唐明皇如沐春风。他自幼失恃,惶惶终日,因此十分依恋所有的温情。他很奇怪,虽然贵为天子,但他并不是专等别人来取悦他,他喜欢取悦枕边人,身边的女子偶尔不买他账,他反而觉得高兴。换个身份,他会是个好丈夫,可惜,他不是寻常普通的男人,他是一国之君,决定着天下万民的福祸哀乐。

    和唐明皇的刻意安排生活不一样,杨贵妃是个随遇而安的女子,命运给她什么,她就接受什么,绝对不作徒劳抗争。

    她和李瑁是少年夫妻,情投意合,生活美满,这让自小失去父母,寄人篱下的她倍感幸福吧。可是好景不长,不过四五年的光景,一夜之间,她的生活完全改变了。她被一个大了自己三十四岁的男人看中,而且,这个人还是她的公公。面对他视她如猎物的眼光,她一定有过惶恐不安,可是,她的命运,她自己完全做不了主,那个和她恩爱的男子,甚至连话都不敢多说一句,就把她送了出去。

    或许她有过内心挣扎,也有过期待,有朝一日,那个和她恩爱无比的寿王李瑁,会来接她回去。可是做了五年道士,终于听到他的消息,却是他已经另立了王妃。旋即,她被人接到宫中,册封为贵妃。

    看到缁衣改了富贵妆,镜中的人儿鬓发如云颜脸似花,头戴着金步摇,她知道,一切都成为定局。那一刻,她什么都看淡了,也看开了。怨恨有什么用,她又不打算不活下去,不如收拾心情好好过。

    唐杨二人之间,三十四年的差距,无论放在什么年代都会很突兀,但一方是皇帝,那就不一样了。她有意无意忽略许多事情,用她的柔媚细腻,让他沉醉其中。她投其所好,当他是丈夫而非仅仅皇帝,她会吃醋,也懂得放软身段,他又是那样一个需要呵护的人,轻易就成了她手里的绕指柔。二人的生活如胶似漆,如糖如蜜。他们都擅长音律,喜欢歌舞,真正做到夫唱妇随,其乐融融。

    无庸置疑,唐明皇对杨贵妃是真爱。从来没有一个女子,像她一样,懂得他的心情,她的真让他感动,于是,他心花怒放,可以给她的,他都给,只要她欢喜。他太过贪恋她给的温暖,除了厚宠她,也爱屋及乌,使杨家“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他只知道讨好她,以至忽略了很多事情,亲手为她埋下祸根。

    其实,杨贵妃自入宫以后,从来不过问朝廷政治,不插手权力之争,她完全是用自己的本事,妩媚温顺及过人的音乐才华,得到唐明皇的宠爱。虽曾因妒忌而触怒唐明皇,以致两次被送出宫。但她不在身边,平日里的好就全部涌现心头,最终他还是难以割舍对她的眷恋,又乖乖的接了她回来。她并没多大野心,能够万千宠爱集一身,当不当皇后都无所谓,她从来也不提。但吹吹枕边风肯定是有的,为自家亲戚谋求利益是正常不过的事,除了娘家人,她没有其他依靠,谁不会为自己打算呢?兄弟姐妹都得到封诰,权倾一时,风光无两,她只以为是光耀门楣,扬眉吐气,她肯定想不到,这一举动,会为她带来日后的杀身之祸。

    如果唐明皇换了一个身份,也许他们会白头到老,生死相随。可惜,他们在正确的环境,选择了错误的生活方式。

    一场“安史之乱”,打乱了往常的喜乐节奏,为此,他们之间恩爱温柔都付诸东流。

    公元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在此之前,唐明皇带着杨贵妃和杨国忠等仓皇出逃。途经马嵬驿,随行军士哗变,杨国忠被杀,并请求处死杨贵妃。群情汹涌,唐明皇辩解不得,为求自保,终于杨贵妃被赐白绫一条,在一棵梨树下自缢身亡。而她本人,其时犹梨花带雨。

    怎能不伤心欲绝呢?昔日的柔情蜜意在那一刻像潮水一般涌了出来,止也止不住。犹记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誓言想起来十分讽刺。当初有多缠绵温馨,此刻就有多薄幸无情。

    下令将她处死以换得自己周全,对他而言并不是那么难吧。十几年的恩爱又如何?他可是连自己亲生儿子都可以下毒手的人。太平无事时,她是解语花,大难临头了,当然是他自己重要。他已经七十岁了,还是不肯放弃荣华富贵,更不必说放弃生命,和她一起,风来风里去,雨来雨里去。也是,一个什么都没有的老人,她还会不会和他在一起也说不定。

    日后追悔,不一定是因为怀念谁。他什么都没有了,被人软禁在甘露殿,一只小鸟都比他自由,所有的旧人旧物都被儿子清洗干净,他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才会想起前人,想起旧日时光,毕竟,那是他生命里的最后一段好时光。或许他在深深后悔,为何当时没有跟了她去,免得忧郁寡欢凄清寥落的过了这六年,还可以遵守彼此之间的诺言,无论如何都比如今得了个薄幸之名强。

    杨贵妃死于非命,唐明皇苟延残喘,可世人还是更加同情唐明皇。不是虚构煽情的文学作品,而是堂而皇之的史书记载。

    欧阳修等人在《新唐书》上如此说:“女子之祸于人者甚矣!……自高祖至于中宗,数十年间,再罹女祸。……玄宗亲平其乱,可以鉴矣,而又败以女子。而溺其所甚爱,忘其所可戒,至于窜身失国而不悔。”

    好像没有杨贵妃,开元盛世会一直延续到唐明皇归西为止。

    说杨贵妃是红颜祸水,颠覆了唐明皇的丰功伟绩,言过其实,而且非常不公平。不过,史学家绝多是男性,他们习惯把皇帝身边的女性分为两类:坏的,十分坏的。唐明皇分明是用人不当,自开元二十四年罢了张九龄,专任李林甫,朝纲败坏已经是事实,随后才有杨国忠、安禄山,却将责任都推到一个连自己命运都左右不了的女子身上。

    历史为证,太过有治国之外才华的皇帝,多数不得善终。唐明皇如此,李后主如此,宋徽宗尤其如此。然而,宋徽宗并没有特别宠幸的妃子,一样断送了北宋的半边江山。

    宋徽宗赵佶乃宋太宗赵光义之后,不知道欧阳公对杜太后的金匮之盟“兄终弟及”,又作何评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薄幸何如锦衣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qzr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