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头和鼻子,是谁在品尝美味

作者: 给丘吉尔做饭 | 来源:发表于2023-09-05 02:05 被阅读0次

    正在传播的“味觉地图”是错误的,说舌尖用来感受甜味,舌根用来感受苦味,而舌头两侧的前端用来感受咸味,后段用来感受酸味。

    酒杯设计大师格奥尔格·里德尔还据此设计了专门的酒杯,通过引导酒液流向舌头上的某个特别位置,让人更好品尝到酒的味道。

    事实上,人的整个舌头都能吃出不同的味道。因为人的舌头上大概有一万个味蕾,每个味蕾里面又有不同味道的受体,所以对味道的感受根本没有位置上的差异。

    此外,辣和涩(口腔的黏膜蛋白被凝固,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的收敛感),都属于皮肤的触觉而不是舌苔的味觉。

    所以关于“味道”,常说的五味——“酸甜苦辣咸”,去掉一个“辣”,还要补充两种:“鲜”味和“脂”味,一共是“六味”。

    鲜味就是通常认为的味精的味道,但是它一定要和其他味道搭配在一起才能发挥出作用,单独吃没有任何味道。

    脂味是动物油脂的味道。

    确认“美味”的是大脑,是大脑对食物的快乐反映,而嘴巴只是整个味道系统中很小的一部分。

    大脑对“美味”的感知,除味觉外,还有触觉和嗅觉,分别感知质地和气味。

    触觉就是常说的“口感”。包括:冰凉和滚烫,细腻和粗糙,软烂和爽脆,酥松和紧实,清淡和浓郁,润滑和粘稠。

    所谓“入口即化”,是形容脂肪在口腔中从固体变成液体的过程。人类漫长的进化史,脂肪是富含高热量的稀缺物质,所以口含脂肪并让它溶化的感受,成为铭刻在人类记忆中的最美好的口感。

    但是,我们对食物的总体感受,超过75%都来自嗅觉。

    嗅觉分为鼻前和鼻后两种感受。鼻前就是吃之前用鼻子闻的味道,鼻后很奇妙,咽喉上方有两个隐秘小孔,通向鼻腔,平时是关闭的,只有把食物吞咽下去的时候,才会打开。经过充分咀嚼的食物,在恒定的口腔温度下,释放出更充分浓郁的气味传到鼻腔,被嗅觉细胞感知到信号,瞬间传递到大脑。这样一口食物味道好,大脑迅速判断并给予鼓励,你就会自觉发出“嗯”的一声。这是大脑主动要求放大鼻孔呼出更多的空气,让更多好闻的味道传到鼻腔中,让大脑获得更多享受。

    在我看来,对味道的感知,除感官层面之外,还有意识层面的品味,才能叫“懂味”。

    懂得生活的人,才会去欣赏美食。如果说饿是一种更基本的生理需求,那么馋就是对美食的追求。

    所以很多文人都会写美食文章。虽然比起做高头讲章的学问而言,这种闲散的文字有时候会被讥为没出息,但也有例外,比如梁实秋,他是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学者,曾经一个人翻译了整部《莎士比亚全集》,但是著名美学大家朱光潜却对他说,《雅舍小品》对文学的贡献超过《莎士比亚全集》对于文学的贡献。

    《雅舍小品》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雅舍谈吃》,表达了梁实秋对美食的生活态度。他说:“饮食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这种常识性的观点有时候需要有人道破,就像谭盾提出“听音寻路”、“声音地图”一样,在解读和研究一个领域的时候就获得了

    一个专门的视角和抓手。

    从“地域特色”很容易走到一个话题,就是风土与食材的关系,比如当地的食材只有当地人会做,食品的做法与当地的气候与人文关系密切。

    更进一步,既然有“美食”,就可以有“关于吃的美的鉴赏”,归属于美学范畴。黑格尔《美学》有言:“美是理念的感性体现”,所以品尝到美味的,不仅是舌头,也不仅是鼻子,还有大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舌头和鼻子,是谁在品尝美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rcc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