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篇里,首先梁老师告诉我们一个概念
第一,不管是在真实的社交中,还是在虚拟的社交中,别人其实并不能,也没有记住你这个人,别人首先记住的,是你的角色,是你的标签

如果你没有给别人一个角色,那么你就是别人朋友圈中普遍不备注的百分之一,或者千分之一
对此一点,我深有体会,比如我为什么加sunny,可能我朋友圈中叫这个微信名的人很多,我对她记忆犹新,是因为她的个人价绍中有一个标签,是简书生活家副主编,我一下子就记住了
如果想打造个人IP,首先一点,给自己一个明确的标签,或者说角色定位
比如我是做流量的,如果我加了别人,嗨,我叫天天,别人最多礼貌回一句,之后可能再也没印象了,而你的介绍,我是做流量的,最快3天吸引2万精准流量,,可能别人对你的印象就会不一样
第二:群体是反人性的,群体的标签是被教育的
为什么说群体是反人性的,因为教育本身就是反人性的,所以被反人性的教育训练出来的群体角色,当然也是反人性的
人的天性是什么,享乐,舒服,好吃懒惰,这才是自然,这才是人性
但是,我们的有智慧的老祖先们用书本,知识来制定角色规则
你是君王,你就应该爱民如子,施恩天下
你是臣子,你就应该忠君之事,为君王效力
你是儿子,你就应该孝敬父母,尊老奉老
这些,在最原始最原始的时候,并没有这些角色的出现,也就没有你应该怎么怎么样
直到一些先贤们划定了角色,制定了规则
集体的意识就是这样被教育出来的,在我们上学的时候,谈到友情,我们知道桃园三结交,刘关张,我们觉得,真正的友情就应该是这样的
谈到爱情,我们知道梁山伯祝英台,我们知道罗蜜欧朱丽叶,我们觉得,爱情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事实上,在现实中,我们很少遇到这样的友谊和爱情,也正是因为少,所以更显得珍贵,所以每个人都渴望这样的友情和爱情
角色的制定,好处在于让社会能更加规范的运行,虽然他们反人性的
那么,群体的角色,是被怎么教育出来的呢?
1.确定目标,比如,你是学生,你就应该好好学习,以考高分作为目标
2.奖励,得到了高分,学校有奖励有表扬,父母也高兴,高兴实则也是一种情绪奖励
3.惩罚,你一不小心得了低分,老师打你谈话,父母也会批评你,让你反思为什么没做到
4.重复,所以,你最后懂了,高分有奖励,是对的,是应该的,低分没奖励,是错的,是不应该的
对于这些,我们可以思考的是,正是因为有了不同的群体意识,才会有了精准营销
比如针对学生群体,售卖玩具,学习产品
针对怀孕的母亲,养儿知识,育儿准备
……
我想,应该没有商家会去做相反的事情的,把《5年高考,6年模拟》试图卖给刚怀孕的母亲
也没有人会想着把育儿知识卖给正在读书的学生的吧
上面谈到过,我曾经在3天时间,引到了2万的精准的流量,我为什么能引到精准的流量
1,找到流量聚集的地方(但是这些流量地里,可能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何谈精准呢?)
2.筛选流量(通过文章,或者赠品,把对你文章或产品感兴趣的人吸引过来)
比如,我想吸引刚刚怀孕的母亲,我的文章及标题应该是这样的《胎教必备5个常识,让你肚子里的宝宝快人一步》
你看,一个大老爷们,是不会看这种文章的,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也是不会看这种文章的
那么,经过一个筛选,就能去掉一大部分的无效客户
那么,如何进一步的筛选精准备客户呢,如何把这些精准客户聚集到你希望她们到的地方呢?
更多的可以私下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