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共读《百喻经》
《百喻经》第三周第三天

《百喻经》第三周第三天

作者: jn_2017 | 来源:发表于2022-03-09 19:32 被阅读0次

    破五通仙眼喻

    昔有一人,入山学道,得五通仙,天眼彻视,能见地中一切伏藏,种种珍宝。国王闻之,心大欢喜,便语臣曰:“云何得使此人常在我国,不余处去,使我藏中得多珍宝?”有一愚臣,辄便往至,挑仙人双眼,持来白王:“臣以挑眼,更不得去,常住是国。”王语臣言:“所以贪得仙人住者,能见地中一切伏藏。汝今毁眼,何所复任?”
    世间之人,亦复如是,见他头陀苦行,山林旷野,冢间树下,修四意止及不净观,便强将来,于其家中,种种供养。毁他善法,使道果不成,丧其道眼,已失其利,空无所获。如彼愚臣,唐毁他目也。

    国王要留仙人,看中的是他的技能、他独特的眼力;愚臣以留住人为目的,不惜破坏他的眼睛,也就让他失去了技能、失去了独特的价值。

    现实中的人,也会做这类蠢事,有时甚至是好心办坏事。比如,有人看花儿在自然界盛开漂亮,想给花儿更好的环境让它开得更美更久,把它移到温室中或摘下来插在花并里。花儿离开自然界的阳光雨露、离开大地中的养分,很快就会凋零。

    孩童具有某种天赋,便被拔苗助长地利用,没有了成长的动力,终将大器难成。

    杀群牛喻

    昔有一人,有二百五十头牛,常驱逐水草,随时诿食。时有一虎,啖食一牛。尔时牛主即作念言:“已失一牛,俱不全足,用是牛为?”即便驱至深坑高岸,排著坑底,尽皆杀之。
    凡夫愚人,亦复如是。受持如来具足之戒,若犯一戒,不生惭愧,清净忏悔,便作念言:“我已破一戒,既不具足,何用持为?”一切都破,无一在者。如彼愚人,尽杀群牛,无一在者。

    这故事是对完美型人格的警告。

    失去了一头牛,将250头的一群牛杀掉。难以理解!一群牛,一头牛有什么独特的意义,让人会这样做?只因是愚人吧。

    修行中,破一戒,就放弃,不再努力、不再持守戒律;现实中的人,做了一件错事,就自暴自弃,这种情况还真不少。有的,是自己放弃;也有的,是周围的人形成的與论迫使其难以重新开始。用这故事来喻示,有些极端,但让人看清事情本质。

    饮木筒水喻

    昔有一人,行来渴乏,见木筒中有清净流水,就而饮之。饮水已足,即便举手语木筒言:“我已饮竟,水莫复来。”虽作是语,水流如故。便瞋恚言:“我已饮竟,语汝莫来,何以故来?”有人见之,言:“汝大愚痴,无有智慧。汝何以不去,语言莫来。”即为挽却,牵余处去。
    世间之人,亦复如是。为生死渴爱,饮五欲咸水。既为五欲之所疲厌,如彼饮足,便作是言:“汝色声香味,莫复更来使我见也。”然此五欲相续不断。既见之已,便复瞋恚:“语汝速灭,莫复更生,何以故来,使我见之?”时有智人,而语之言:“汝欲得离者,当摄汝六情,闭其心意,妄想不生,便得解脱。何必不见,欲使不生?”如彼饮水愚人,等无有异。

    这故事让人更进一步地理解"自寻烦恼"的意思。愚人喝足了水,本可以自行离开,他却企图让木筒的水不再产生,难以实现而恼怒。一则,木筒中的水,可让路人止渴,自己不需要,别人还需要。不应以自己的好恶要求止水。二则,人不可以决定水是否流出,只可以决定自己是否饮用、是否看着水的流出。

    自寻烦恼的人,往往是企图去控制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做好自己才是根本。知易行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百喻经》第三周第三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ril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