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23年第32次周复盘。
本次周复盘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总结:
1、坚持的习惯有哪些
2、输入了什么
3、输出了什么
4、本周不足
5、下周计划
以下开始正文。
一、坚持的习惯有哪些?
本周继续坚持早起、运动、读书、写作和自我情绪检视,用思维导图罗列如下。
二、输入了什么?
本周读了三本书,分别是《生活在裂痕》和《写作是门手艺》,同时也读了不少文章,学到了很多道理和人生经验。
现在分享两本书中感触较深的点:
1、我们为什么不快乐?
现在,一些短视频经常会出现回忆小时候的片段,比如曾经的农村场景,曾经的过年气氛,曾经的聚餐时光。
每当此时,很多网友评论说:那时候是真的快乐啊。
是啊,那时候虽然信息匮乏,但是我们都很快乐。
读一本喜欢的书,看一次电视,都觉得好满足。
但是现在,随着互联网的越来越发达,我们获取知识的成本越来越低,多数内容几乎唾手可得,不仅有文字,还有图片和视频。
可为什么我们却再也感受不到曾经的那种快乐了呢?
《生活在裂痕》有个章节告诉了我们答案:
现代人越来越不快乐的原因,也在于资讯的发达。
这个世界上不缺能人和有钱人,当信息不足时,我们接触不到他们的生活状态,了解不到外面的世界,信息的闭塞,反而让我们的精力更加关注自己身边,关注当下。
但是如果你通过各种网络媒介,看到了“天外的世界”,或许我们曾经的小梦想就不足以支撑自己的眼界了。
取而代之的就是各种“不切实际”的大梦想。
虽然说有梦想是好的,但是让你真的把这些鸿鹄之志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时候,一定会在你内心滋生出各种沮丧和纠结,从此快乐已经没有那么单纯了。
你想象一下,看到了很多人通过写作、直播、短视频实现了人生的暴富,你也开始做起了各种“梦”,而梦又无法实现,这种撕裂感,让我们越来越迷茫,
所以,快乐也就越来越远了。
那么应该怎么改变呢?
很简单,专注于当下。
卢梭曾经在《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中写道:
“如果世间真有这么一种状态:心灵十分充实和宁静,既不怀恋过去也不奢望将来,放任光阴的流逝而紧紧掌握现在……只要这种状态继续存在,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就可以说自己得到了幸福……”
这就是当下的力量。
就像《当下的力量》书中提到的,我们之所以出现执念,是因为对时间有“错觉”,真正能感知的只有当下,也只有当下是最真实的。
你不管是对过去的眷恋或者逃避,还是对未来的憧憬或者想象,无非都是这种执念的投射。
只有我们专注于当下,不要总是觉得过去或者未来多美好或者多糟糕,那都是自己的想象和诠释而已。
手边的工作马上去做第一个步骤;没读的书马上去读;孩子今天就多陪伴;想给父母做顿饭,下顿马上开始;想给爱人一个拥抱,马上去实现;……
只有我们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在当下要做的事情上,享受到完成任务的快感,那种快乐才是最真实的,也应该是我们真正追寻的。
2、写作是练会的,不是学会的
现在好多想学习写作的人都会报一门或者几门写作课,看到海报上那些带有蛊惑性的引导语,觉得自己上了这门课就一定可以学到妙笔生花的技能。
当真的报了班,发现老师讲的内容不过如此,没什么含金量,没什么亮点,而且很多道理或方法自己都知道,觉得自己上了当,被割了韭菜,开始诋毁、抱怨,惶惶不可终日。
这些人可能犯了一个认知上的错误,认为写作是可以学会的,实际上,写作这种技能,从来没有学会一说,都是练会的。
《写作是门手艺》中写道:
写作只是一门手艺而已。油画是比写作更难训练的一项技能,它更需要艺术细胞。
任何方法技巧,在大量练习面前,都可以忽略不计。
这就像学习开车一样,在你刚开始学的过程,上车后如何按照一系列流程做动作,如何正确启动,如何挂挡,如何起步,如何关注周边行人及车辆,靠边停车如何做,等等。
这些繁琐的步骤,让你非常紧张,而且频繁出错。
但是如果你不去训练,不去实际开一开,光去记忆这些步骤、过程,就算滚瓜烂熟,到头来你可能还是不会开,遇到了情况依然不会做判断。
当你实际上手训练,开了一段时间后,你不再记忆开车步骤,所有的动作都变成了肌肉记忆,变成了一种潜意识,挂挡、起步一气呵成。
其实写作同样如此,光去学习别人总结出来的各种模板、套路、框架、结构,如何起标题、如何写开头、如何列大纲、如何写过渡语、如何结尾等等,把这些知识背的再多,如果你不亲自写一篇出来,可能永远停留在知道的层面。
只有当你不停地写,不停地练,不停地总结,根据自己的内容不断作调整,让自己在真实的场景下大量练习,才能最终练成写作技能,不再惧怕任何写作场景。
学到一个方法技巧,马上去应用,马上去实践,马上去写,不要觉得学到了这个方法,自己就会了,其实差得远了。
技能的掌握需要大量的练习、纠正,最终形成稳定的神经连接和肌肉记忆,才算真正学会了。
托尔斯泰说过,应该写了又写,这是磨炼风格和文体的唯一方法。
英国小说家P·D·詹姆斯也说过类似的话:
别只是花很长的时间在打腹稿,在脑子里写计划——去写吧。只有靠实实在在地写,而不是做写作的白日梦,我们才能培养出我们自己的风格。
只有大量刻意练习、大量枯燥重复才能锻造出肌肉记忆,让写作真正变成自己的技能。
三、输出了什么?
本周输出7篇原创文章,包括一篇上周复盘。
同时坚持每天写日课,记录自己各方面的状态,比如情绪、反思等。通过做这些事,越来越感受到了坚持的力量。
四、本周不足
本周有几天的状态比较差,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
自己分析过,就是因为动力缺失和奖励缺失造成。
不管什么事,只要没有顾虑,无法得到奖赏,大脑不知道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那么人的抑制耗能系统就会被开启,这时候做任何事都会觉得非常痛苦。
想要长久坚持做一件事,千万不能仅仅依靠意志力。
意志力是一种宝贵资源,这种资源不是无限制被利用的,它是有限度的,如果一味依靠意志力,肯定无法长久、无法持续,这对于长期主义来说,非常拧巴。
看了这么多优秀的人,凭借自己的能力不断的提升自己,真的非常羡慕。感觉自己的差距真的太大了,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或许没有链接到高人,没有成为高人的合伙人,是一个瓶颈吧。
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是如此啊,有的人也是凭借一份坚持,靠着自己的能力打出一番天地,这也是我真正需要学习的地方。
从哪一步开始,不知道自己当前可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去做,没有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没有一个很好的上升路径,没有一个清晰的奋斗目标,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虽然知道了一些方法,但是不成系统,自己也没有跑通。
只有先跑通一个项目,才能知道接下来怎么走,也才有可能把这个过程无限放大。
最关键的是如何实现从零到一?
自己如何去做呢?
确实有些迷茫。
当然,自己是知道方法的,但是就是缺乏行动力,缺乏做一件事的勇气和信心,不知道如何才能让自己在看不到成绩和反馈的前提下能去做这件事。
看到一本书、一篇文章、一个方法、一个故事、一个新闻,当这个内容触动自己的时候,意味着自己有部分经历和思考与这个内容相关联,此时掌握这个内容最好的方法是:
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分享出去。
只有能清晰写下来,才能知道自己是否真的知道和掌握,而分享出去,则是充分利用了杠杆原理,用极少的时间成本去撬动多数人的时间。
这是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但是有时候为什么会这么难以做到呢?
因为这个过程是反人性的,涉及到大量的思考和体力劳动,抑制耗能机制被强制启动,阻碍这个过程的进行。
但是又不能任由自己大脑对此进行肆无忌惮的阻拦,必须要想个办法绕过大脑的保护机制,能自然地接受这个过程。
最好的方式就是拆解任务,同时增加奖励机制。
把需要做的这件事,拆解到很小的一个个步骤,然后逐个击破。
每完成一个步骤,给自己一个奖励,让大脑知道这件事是有意义的。
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才能不断刺激大脑的良性循环,最终形成习惯,让这件事变成真的可以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行为过程。
五、下周计划
上周部分计划未完成,比如读书、打磨课程等等。
那么下周的重点,除了继续保持每日习惯外,要重点突破一直在拖延的事情。
1、坚持每日读书,下周读书不少于2本。
2、每天日课一篇,随笔一篇,知识写作一篇。
3、健身不少于5天,体重保持在67-68公斤左右。
4、重新梳理自己的生态位,写一篇详细自我复盘,作为小报童的前置文章。
5、打磨自己的线上产品大纲,重点突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