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几天开始,身边的朋友已经开始陆续返乡,不管你在哪里漂泊,春节的时候,总是想回到家乡。中国人的乡愁、家国情怀总是在这个时间点被放大,穿插了太多的感性情绪。
说到这个话题,我们总会觉得中国人自古以来都这样过年,回到家乡、跟家人团聚。前几天看书时说,我们现在的这个春节,是民国时期才确定下来的,以前古人的春节,说的是夏历,是我们24节气中立春的那天。就是说我们并不是自古如此,即便如此,我内心还是认为,就算不是现在这个春节,古人的春节,也有除夕,也有新桃换旧符,意义上没有什么区别。
一年到头,和家人团聚,卸下过去一年里生活中的种种喜怒哀乐、悲伤难过,相对纯粹的跟家人在一起。年纪越大,越觉得这样的日子弥足珍贵。说的不是别人,是我自己。过去的我不是这样想的。
年轻时候我对于团聚啊、一家人围坐说点贴心话啊这些形式不说反感,多少也是有点不以为然的,为什么年岁渐长之后越来越认同这些呢,我想来想去,还是因为自己变了,变成了“普通人”。这没有任何贬义的意思,在这个年纪,我觉得一个人能活成“普通人”是拥有现实感的一种表现,不如说是一种夸奖。
什么叫现实感?就是不把营销号那些粉饰过的生活和理念当作生活和人生的指针,而是切实知道,现实的人生、真实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比如说,过年你回家,你的七大姑八大姨会关心你的生活,这个过程在那些营销号的文章里,就被放大成他们过度关心你的生活、甚至是无理干涉和羞辱。
看了这些营销号的文章之后就把这种情况当真的人,就是缺乏现实感,一方面呢太把自己当回事,亲朋好友的关心,有时候也只是基于礼貌的关怀,有时候也只是没有共同语言的嘴拙。一方面呢就是刻薄,把亲人不太如自己意的问候方式非要曲解成其他的意思。
少年人缺乏现实感可以理解,叛逆敏感又处于青春期,成年人了还整天把这些挂在嘴边,变成一个朋友圈和微博上的复读机,就大可不必。
另外还有一些人呢,觉得在外面混的够不够好,就不愿意回去,或者回去的时候也觉得低人一等,没有脸面。现在网上和朋友圈有一种舆论,你如果必须要很努力活着才行的话,就已经证明你是个失败者。因为他们眼里的成功者都是轻松惬意的,比如王思聪之类的他们看来就是如此,但这很荒唐。正当的生活方式就是为了生存和繁衍而拼搏和挣扎,超过这条线的,都要支付越来越高的溢价,直到自我毁灭为止。
为什么我越来越认同那些以前嗤之以鼻的宗族观念和家庭观念呢?我觉得跟年纪还是有直接关系的,年少的时候,看过几本书,接受了几个自以为是的新观念之后,就觉得跟自己的父辈有了本质的差异,我们身处的时代本来也是一个快速变化的信息社会,父辈的观念在青春期时,可供借鉴的地方并不多。
随着年纪增长,所谓自己年少时学到的新理念带来的新鲜感被还原成本源,发现其实也不过如此没什么大不了,而年纪大了之后发现,大部分人的阶层跃升能力并不能超越父辈,所以父辈的人生经验在这个阶段就逐渐产生了实用性和指导性。比如怎样维持家庭、怎样拼搏和吃苦、怎样负责和承担家庭责任呢、怎样做一个被信任的人……
跟自己的父辈和解没什么丢脸了,并不是自我阉割或者认输,而是因为长大之后,更加具有现实感了而已。一个成年人应该以这种变化为荣。也是跟别扭而抬杠的年少的自己和解。
那天看到一段话,很打动自己:小时候曾经很不理解人为什么要庆祝新年,觉得"年只是地球公转的周期,人类为啥非得强行赋予含义。"
后来体会了生活本身的不容易,才逐渐意识到:波澜不惊的平凡生活,其实已经值得感恩;倘若还能身体健康,家人朋友平平安安,简直谢天谢地。
人生只有这么短暂的一次。能够拥有生活;能够拥有时间;能够拥有身边的,以及心里的人——这就已经是难得的幸运。
站在"新年"这个时间节点上,"新年快乐"其实是一句很真诚的祝愿。即便我们知道,未来不会一帆风顺,但是我们依然愿意保持热爱,依然愿意保持对美好的向往——这是新年祝福的真正意义。
祝看到这里的每个人,新年快乐。
也许你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也许即将踏上回家的路,也许你今年并不打算回去,也许,也许你也没有团圆的人,没有关系,祝你春节快乐,愿你跟自己和解,一年到头了,放过自己,开心的享受这几天。
祝你新年快乐,春节快乐。踏上回家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