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过后的几天,梁晓红每晚都来到轨道站附近的一家面店吃面。今天她又来了。她吃得很慢,二两小面十分钟才吃完。
吃面也不只是吃面,是边看手机边吃,这样就不会觉得咀嚼和吞咽的时候,目光无处安放了。
她打开的是一篇单读的留学生日记,写伦敦的虚伪与真实,得出的结论却是伦敦比北京更多元。好像身在北京的人都一个样。明明北京有好多环,每一环都有不同的灵魂。
后来是朋友圈的一篇保健品企业黑幕,没细看,里面尽是悲惨世界的翻版。强大与弱小,聪明与愚蠢,不停交隔。
吃完碗里捞出的最后半颗花生米,梁晓红起身朝墙上的二维码走去,6元,支付成功。
“支付了。”
“谢谢。”
老板对她说谢谢。好像一直都这么说。也对每一位客人说。不是那种标准的“谢谢光临”,而且简单的“谢谢”。
这家店真奇怪。她想着,这种边缘区的小店竟然学会了用“谢谢”招揽回头客。夫妻老板和两个雇员都说得很溜,一次不忘。
可是,这家店的面真好吃。梁晓红觉得那就像她的饭厅,随时有人为她做饭。虽然那里只煮面。
拎上包出门,天已经全黑了。冬天冷,夜幕落得早。这不是什么稀奇事,只是梁晓红更习惯出门有昼光的感觉。一切看得明明白白,热闹的街市触手可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