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

作者: 巧的生活学习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19-03-21 22:27 被阅读2次

    《绿皮书》在两个多星期前看的,电影里打动到我的画面依旧在脑海里放电影:

    黑人钢琴家唐·谢利修长的体型和高高抬起的下巴。

    第一次吃炸鸡,翘起的兰花指。

    演奏完,谢幕时,面对那些白人露出的八颗牙的微笑。

    独自一人给自己补粉时,默默流出的眼泪。

    面对自己相同肤色同胞时的无错、无奈眼神。

    雨夜冲出汽车,在暴雨中急走时的呐喊:“如果我不够黑人,也不够白人,又或不够男人,那请你告诉我,托尼,我到底算是什么人?

    托尼吞下25个汉堡在孩子妈面前的得意、大快朵颐大嚼炸鸡、用欣赏的眼光看着演奏中的唐……

    感觉我还想再看一遍电影。

    整个电影虽笑点不少,温暖也多,但看完还是内心沉重居多。

    唐·谢利从小接受白人音乐教育,是位难得的天才音乐家,并且只为上流社会白人演奏。

    作为一个黑人,却从来不听黑人音乐。

    他从来不用暴力解决问题。他的方法是,把自己变得更像白人,自尊以求获得尊重。

    唐·谢利企图融入白人文化语境并改变白人对黑人看法,从他遇到的种种刁难不难看出,这样的方式行不通。

    所以在没有受到尊重的情况下,他终于做出回应,拒绝进行最后一次演出。然后在黑人酒吧里表演欢快的爵士,头一次找到了认同感。

    唐本可以以三倍的报酬选择留在北方演出,他却选择南方巡演。他知道这一路必会带来屈辱,但他依旧选择前行,只为改变黑人的地位。

    社会的进步,总是少不了这样的先行者,他们抛弃小我,忍辱前行,或流泪或流血。

    成为天才是不够的,还需要勇气,才能改变人的内心。

    剧中两人并未刻意地相互疗救,而是通过经历一系列的风波去发现自我。黑人钢琴家的困境,并非黑人遭遇歧视这一浅层问题,而是作为被上层社会承认的艺术家,走下舞台的他既融入不到真正的白人圈层,又被黑人群体拒绝和排斥,“非黑非白”的身份迷失,才是肤色带来的终极困扰。

    丫头那天知道我已经看过《绿皮书》,很意外,问我怎么没告诉她,后来想想告诉她,她也没时间。问我什么是绿皮书,我告诉她是一本上世纪60年代美国专为黑人而出的一本旅行指南。那时种族歧视还很厉害,黑人是不可以随便乱跑的。

    很欣赏剧中的这句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绿皮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rrs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