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午觉醒来,阳光还是那么“热情”,茄子南瓜等一些疏菜瓜果茎叶被它关照的都不好意思的“点头哈腰”起来,更有甚者是那枫叶,片片都羞红了脸,秋风轻轻一吹,忍不住的往土里钻去。我也受不了它的“狂热”,只好呆在屋里泡壶茶解解渴、醒醒神。
当然,泡茶得有开水和茶叶。还好,上午烧了两开水瓶热水,茶叶是前几天街上买的,说是碧螺春。咱也喝不出来,什么茶叶都是一个味——茶味,至于喝哪种茶,各有什么特色,没有什么讲究和心得,所以店家说是什么就是什么,受骗了咱也不知道,现在市面上假货很多,主要还是看店家的良心。
找来一个冲彻干净的茶壶,往里头放点茶叶,再往壶里倒满开水,然后盖好壶盖,等个三五分钟就可以倒到杯里喝了。光喝茶未免太单调了,于是找些花生糖果之类的来缓缓孤独。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喝茶的,只记得自懂事有些记忆起一日三餐前都要泡上一壶茶,家里有几口人就往几个碗里倒上,谁喝干了还想要的可以自己倒,也可以叫小一辈的倒。饭后又会泡上一壶,润润肠胃和去去油腻。
镇上逢圩(我们这把赶集叫赶圩)的日子,有时候碰到亲戚或要好的朋友,都会相邀到茶馆里聚聚,聊聊天,增进下感情。圩上的茶馆有二三十家,喝茶不要钱,大家进茶馆都要点上一盘或几盘小吃,老板赚的是小吃的利润。小吃有很多,如:鱼包、油七、薯包、灰水米果、喜米果、仙人冻等等。
街上茶馆最热闹的要数春节前后半个月了。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大部分劳动力都往外面打工或发展,家里只剩下“六一三八”部队。春节前后正是那“劳动力大军”返乡在家的时间。一年在外,难得回来在街上遇到亲戚朋友,自是有很多话语倾诉,茶馆是最好的场所。泡上一壶茶,点上几个点心,可以随意畅谈,不受时间限制,哪怕坐上一天,老板也不会说啥。这或许就是客家人的情怀吧。
茶馆还有个热闹的原因是相亲。年轻人从年头走到年尾,平时没时间考虑婚姻的事情。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父母和街坊邻居都会过问,一回来父母就托媒人留意有没有相般配的。如果男女双方照过面觉得合适,男方就会在媒人的引领下选择一家茶馆,进一步了解。双方了解后都觉得可以做为伴侣的话,男方就会包一个红包给女方做为见面礼,女方也会回一个红包男方作为回礼,意思是认可了男方。然后双方父母在媒人的调解下把正礼和婚姻其间一些礼数礼节都确定下来。这样,一桩婚姻喜事就在茶杯和点心的相互“见证”下促成了。
呀,瓜子都吃了三小包,茶好像也冲了三四次,太阳也没刚才那么“执着”,快移到西边了。不喝了,再喝下去,茶味就变淡了。
鱼包 油七 薯包 喝茶 喜米果 仙人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