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入一只净现金高于市值的公司的股票,是捡到了大便宜?很遗憾,你可能只是买到一个长着现金“肿瘤”的怪胎。
价值投资者特别重视投资的安全边际,对公司负债率有一种本能的厌恶。如果股价能够低于净资产,他们会觉得很可能捡到了便宜货。如果股价低于每股净现金,更会觉得碰上了千载难逢的买入机会。
那么,投资是不是就在行情系统里面,把净资产和净现金占比最高的公司找出来呢?
我们来看表,表中内容是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公司的净现金绝对值极其与市值的比例。
如表所示,是不是投资盛大和中华网最安全,而投资百度最不安全呢?
非也!
公司有一些现金,有较高的净资产,给了我们一定的安全区间,但我们不要忘了投资的本义。
为什么投资呢?因为我们自己有点儿现金不知道怎么让它增值,我们相信有比我们更懂得使用这些现金的人,就是我们投资的公司的管理层和员工。那么,能否把现金用好才是衡量公司能力的标准,而不是现金的多少。
通常公司使用好现金的办法有哪些呢?
投资核心业务,改善现有的产品和服务,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这应该是公司融资的最主要诉求,也是投资者把钱投给公司的最主要理由。
如果资金在主营业务上用不完,有很多公司会将现金用于并购相关业务,以期增强公司的业务竞争能力,甚至实现公司的转型。盛大控股减持盛大游戏的股份,将现金用于拓展文学,影视等业务,应该就是出于这个诉求。并购可能会碰上并购质量的问题,买了跟业务不相关或者质量很差的资产,有可能钱就打了水漂。并购后还会有业务整合的问题,并购公司通常有“整合”梦想,希望并购来的业务能够与现有业务产生协同效应。可是“整合”听起来美妙,却往往是灾难的开始。这方面要学习Goole,Goole算得上是互联网公司里的并购大王,其并购有两个特点:一是都有专业的团队论证并购的合理性和价值,尊重专业性;二是对并购来的公司都不急于做管理上的整合,基本还是保持独立公司的管理模式,只是在渠道和文化上有所谓的整合。这样就能保证被并购的公司依然保持其活力。
如果并购也用不完,现金通常还可以用来分红。分红稳定的公司也有一群追随者,比如养老社保基金。
但分红有个问题是需要纳税。另外,投资股票本来就是因为资金多,分了红,钱用来干什么呢?还是用来买更多的股票。所有有一些投资者认为,回购股票是比分红更好的回馈股东的办法。但是回购股票也有一个问题,就是不能像分红一样成为一个持续的粗略,没有办法达到投资者稳定的预期。
如果不分红,又不回购,那现金还可以用来干什么呢?只好存在银行里或者买美国国债了。但是回到我们说的投资的本意上来,如果钱被上市公司的CFO拿去存银行,我为什么不自己去存而要买你的股票让你去存呢?
遗憾的是,现在中国在美上市的互联网公司普遍都是这样处理的:把巨额现金放在银行里赚利息,或者买一些短期理财产品。同时,每个季度的正向现金流还在源源不断地增加现金总额。如果这个状况持续下去,净现金总额超过市值,那将是“指年可待”的事情。更荒唐的是,有实货巨额现金不但没有给股东创造价值,反而因为处理不当造成巨额损失,比如购买风险大的理财产品。这时候,这巨额的现金,就如同人体内生长的肿瘤---消耗养料却不创造价值。
钱多当然是好事,但如此低的利用效率就是个问题。看来这些公司的CEO和CFO们得相出一个更好的办法。使用好这批现金以回报投资者。
@国金桑:杠杆收购了它,然后现金全部分掉。对于某些垃圾公司,明摆着那么多现金不好好用,说明它们根本没把股东利益放在心上,你要收购,人家肯定猛吞一个毒丸,然后跟小股东哭,跟政府哭,哭天喊地,信誓旦旦地跟收购方抗争到底。
@雪山:对现金高于市值的公司而言,即使把现金全部用于买国债也比直接买股票好,这相当于零成本杠杆。好比市值10万元的公司,净现金有100万元,如果国债收益率有5%,相当于ROE为50%。即使这些现金拿去做别的投资出现亏损,对于当前市值来说还是有安全垫 的。
@core:现金过多,说明公司的主营业务进了死胡同,找不到发展的出路。钱不投给自己发展,主要拿去并购,或者发展新业务,是陷入困境的老年型公司的特征。对本行液晶丧失信心,只有靠并购外来业务才能提高盈利能力,稀释危险的高市盈率。如果刚上市就这么干,那是未老先衰。
@张义珍:高ROE的公司不该派息的,把钱用于再发展对公司更好。对曾经的高成长公司而言,宣布派息就是同时宣布高成长期结束。比如微软1999年股价见顶,2003年开始派息对此做确认,这之后股价就始终是横盘,难再有大作为。
@不明真相的群众:A股高现金流基本有两种情况:第一,因为二级市场的高估值,IPO超募了很多钱,远超出公司运营之需,那么这样是不太可能分给股东的,你甚至可以认为这家公司存续期间做的最大一单业务就是IPO,所以这是主营业务。第二,一些类公用事业的国企股,估值,收入和盈利稳定,这些股是会分红的,“两桶油”,“四大行”都是这样。这些公司分红占利润的比例一般比较稳定,它们的盈利也比较稳定。这些公司如果市盈率低于10倍,分红4%以上,我觉得可以作为收租持有,至少比存银行强。其他公司大多是资本开支巨大型,让它们分红没有道理,看成长吧。
@一腔热情文文:上市公司现金用途决定公司未来的发展,并不一定是现金越多越好。
@星星看雨:我爱现金,分红,伯克希尔,哈撒韦不分红是特例---总能让手上的巨额现金有更好的去处。有巨额自由现金的公司已经不多,有能力让手上的巨额现金有更好的去处的公司更是稀有。
@唐纳德:(1)对于估值合理的非成长性公司(增长缓慢或不增长),如果公司产品可以抗通胀,赚钱以后愿意大规模分红,不失为一个好的投资标的,这就像好地段的房子一样,你赚了10年房租,并且随着通胀率的上升,房子本身也升值了,此类公司如长江电力。
(2)对于估值合理的非成长性公司(增长缓慢或不增长),如果公司产品不抗通胀,则没有任何投资价值,还不如买债券。此类股票如高速公路,提价无望,增长没戏,永续经营不可能。
(3)对于估值合理的成长性公司,分不分红是次要的,关键在于其成长性,怎么让股东原有的权益通过再投入和经营变得更多,以使公司的股价获得较好的估值。股东可以视自己的情况卖出股票改善生活,当然,能在公司股价被明显低估时回购股票就完美了(如伯克希尔)此类公司如果可以永续经营,在公司业绩增长到一定程度并稳定以,净利润50%左右的分红就可以相当于原始资本20%以上的年回报,这样稳健的收益,投资者可以拿着股票吃分红,就像10年前的贵州茅台的投资者一样,如果公司无法永续经营,则应该选择在业绩或股价见顶以后卖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