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是难的。
从早到晚,没有空闲,但又不知道在忙些什么。一静下来的时候,就在心里盘算还有哪些事儿没有做,越盘算就会越不安。可是,不安又能怎么样呢?
上午出去走走,太阳很给力,汗水流个不停。身旁的两个年轻人说:“看,天气预报说今天是大风加雷雨哦。”语气里满是不屑。只是到了下午,太阳不见了,天阴沉着。雨一定下了,只是没有下到这个地方而已。所以,有些事还是不要先下结论。
再走一段,我身后的两个小伙子的对话我听得真切。一个说:“像这种分手后一两周都没有消息的,基本就分定了。”“是的,我也这么看。”另一个说。一个说:“因为某某就不是死缠烂打的性格,所以分了就分了吧。”“嗯,我还在想要不要退出那个群,删掉一些联系人呢?”居然听到了了这么一段对话。分手两个字说起来很轻松,但真正身处其中的人,还是会痛吧。只是,现在的年轻人,可选择的机会多,分手也就是常事,就是增加一份人生阅历吧,谁的人生没有一点难事呢?
现在,全民都在做那个2.0。五一前,我就觉得那个2.0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觉得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可是,这一趟做下来,发现还是课题最烧脑,2.0也就那样吧,都有套路的。其实,老师的基本功需要全民过关的,还是粉笔字和普通话吧。如果也这样来一个全民过关考核,那教师素质底子就打得牢牢的。只是,我还在纠结,是做成合格,还是做成优秀,哈哈,我这性格怎么也变得争强好胜了呢?当然,这也不是争强好胜,而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得更好,这是我的想法。
昨天,做完分享,总算又去了一件事。关于研究和表达,我知道自己做得还不够,特别是体系化的思考,仍然不够。听完老师们的分享,我发现是不是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老师们的研究意识,仍然是需要去培养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勤于记录自己的课堂,从课堂里去发现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10分钟的分享,最多1600字,要分享什么是最重要的。贪图大而全,就只能是虚的,不接地气的。如果坚持做课堂记录,每天都是难的,但每天也是充实的。
做一件事,要有闭环思维。这是最近两年才有的思维。从计划到执行,到总结,都需要去思考,一件事的成功,正是在这样的闭环思维中获得了经验。可是,我却不知道要怎么做总结,真的到了词汇匮乏的阶段,还是因为相关思考少了。
王老师发来一个课程设计,让我谈谈看法。我确实肚里的墨水太少,只能用大白话交流。从昨天发给我到刚才,我才写出了我的思考。写这些思考的时候,《后现代课程观》里的那些特性啊,关联啊,一个都没浮现出来,只有我现在就课程而课程的想法。当然,若要细究,那也应该是有影子的吧,只是这影子太浅。
母亲节,今日我的母亲回到了乡下,去收她种的油菜。大姐发来视频,也就得到安慰。
每天都是难的,那就多做,多思,这才是不难的道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