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生气?
又为什么会焦虑?
表面是情绪的问题,本质是能力的问题,面对问题时,自我无能为力的愤怒而已。
没有人生而知之。
将要发生的事情,自己无法预先知道;即使知道可能发生,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培养相应的能力。
最后还是困在情绪里面。
其实需要做的是,调整心理预期,面对可能的未来,做好事先的准备,有准备就不会慌乱。
一个常见的情况:
自己在做某件事,突然有人打扰自己,一次两次还好,频繁打扰的结果,情绪莫名就会厌烦。
直接生气,拒绝掉又不那么好。
说不很简单,真的拒绝更容易,其实担心的是,万一是真的有事,事后又得懊恼。
假如做一个设计:
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可能发生意外,留一定的时间和心理空间,来应对偶然的事件,哪怕最后浪费掉都可以。
这样做的好处是,自我的包容性更高。
不会因为偶然,导致情绪失控。
既不是站在讨好的位置,也不是站在自我的位置,而是内在的生态与外在的生态,有一定程度的融合。
有一个问题:
要是预留的空间用完了怎么办?又要进入情绪的敏感区吗?
还是要做准备。
在预留的空间里面,做第一层筛选,无关紧要的事情,直接拒绝掉;需要时间处理的事情,安排后续的时间;
真正紧急重要的事情,停下手上的事情,切换过去。
层层的边界控制。
人生不如之事,十之八九。要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失败的时候就会很坦然,反正是会失败的;反而有一定的成功,那真是运气好。
就是心理预期要降低。
我们开灯的时候,有光亮;我们打开水龙头的时候,有水流;这些都是有期待的,但也做好万一的情况。
有问题可以解决问题。
不要因为过高的期待,让大脑过于紧张,情绪过于愤怒,最终伤害的还是自己的身体和心理。
而问题依然要解决。
何不干脆跳过去,不做伤害自己的事情,直接解决问题呢?这样内在的满足感更强。
要能享受过程。
要不然实在是枯燥,结果不如预期,又要第二次伤害自己,怎么算都划不来。
一帆风顺的人生,是不存在的。
哪怕做好心理预期,依然会有打破预期的事情发生,焦虑过后要及时意识到。
合适的过程在于:不断调整。
就像保持直线开车,手要抓稳风向盘,时不时微调和修正,才能保证整体的平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