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我今天在丈母娘那里又没有保持觉知。我儿子在拿我丈母娘的手机看动画片,我刚吃完饭,坐在沙发里休息。我在等丈母娘什么时候会过来把手机放远一点,让孩子坐好了看。可是等了一会没有来的迹象。然后我心里就很不爽,不知道这是不是嗔恨。
因为我提过好多次手机不要让小孩拿在手里看。我现在想想当时是掉进思维里去了。我当时也想过要不要我去把手机给放远一点,可是我当时就是不高兴。我也想过跟丈母娘说,想到说了这么多次了也没有用还是没有说。后来我忍无可忍,突然有了想把她手机恢复出厂设置的冲动,我过去跟儿子说,我帮你开电视看吧,他说不要,我说那把手机放远一点,你坐好了看,他也不要。我把他手机拿过来,他就哭了,我丈母娘听到小孩哭了就走了进来,安慰小孩。
我看到我丈母娘进来,我就会有一种敌意,我就在那里什么也没做,有一种叛逆的感觉。就像一个炸药桶,一点就爆。如果当时她过来拿手机我可能会有把手机扔掉的可能。但是她没有,但我还是把她手机格式化了。回来后我就准备睡一会,但心里一直比较激动,也受到良心的谴责,想到我这样做把她手机号码,照片都删掉了,想到我格式化有什么用,软件还是可以安装。想到如果对方把我手机恢复出厂设置我是什么感受。我还犹豫过要不要承认是我做的。但后来我还是准备去道歉。
过后我看了你的文章,你说只要去观察自己的心就够了,不用去干涉,不用有所行动,可是,如果我当时观察到我的心是嗔恨的,那我就任由我儿子拿着手机看吗,如果我去纠正孩子,我又觉得我不能一直陪在孩子身边,希望丈母娘能意识到。如果我去跟丈母娘说,又觉得自己说了好多次了,不想再说了。
答:
首先呢,你得确定下,丈母娘之前是否有过听你的建议把手机从孩子手里拿远点这样的操作。
有吗?头脑呢,有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夸大事实,比如,你觉得自己跟丈母娘说过很多次,可是到底说了多少次?两次?三次?还是更多,头脑呢,只要你这件事做了超过两次以上,就会认为我过去做过很多次了,然后当心情不爽的时候,过去的记忆就冒出来了,但冒出来的记忆根本不代表客观事实,而是经过夸大后的记忆,这些夸大后的记忆,会放大情绪,情绪放大了,行为也会被放大,后果自然也会被放大。
你可以想想,自己到底与丈母娘说过几次,并且在多长时间内说的,要是一个月之内说三次,其实还真的不多。检查下自己的记忆,很多时候,你储存的记忆,并不是客观事实,只是经过头脑过滤后的故事而已。
另外,你觉得丈母娘总是说了不肯听,那么想想自己,日常生活能有多少时间可以保持觉知,可以注意到周围发生的事?很多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嘛不是吗?还有个原因嘛,丈母娘很显然对这件事不太重视,人呢,总是会对自己重视的事倾注很多关注。比如你特别在意孩子看手机太近,一看到这种现象就会去行动。显然丈母娘并没觉得孩子看手机太近有什么不好,那么她为什么如此认为呢,是不是你没把看手机太近的危害跟她聊清楚呢?如果你能把这件事的危害跟她聊清楚,并且获得她的认同,我想她也会对孩子看手机太近重视起来的,前提是你能做到么,能让她理解么?
如果你其实无法扭转她的观念,那么还去在意她该干却没干好,那不只是在跟自己想象中的东西作斗争么,想想一下午你是如此纠结,只是掉在头脑的故事中了,自己给自己挖坑,丈母娘还不是该干嘛干嘛么。
我提过观心的法门,只需要注意心的各种状态,不需要加以干涉,我的意思是说,不需要对于自己的心境状况有所评价,我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我在嗔恨,我在纠结。当你陷入这些自我评价中,这就是一种干涉,对于心的状态不愿意接纳,此刻我在嗔恨,此刻我在纠结,我能改变这些么?不能,既然不能,那还需要做更多么?我说不加干涉,意思是不去阻止心自然发展的过程,一切都是无常的,包括心的情绪,包括心的状态,当你做到不加干涉,慢慢的心就会恢复平静。就像你给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石子,涟漪微起,当你持续的投入石子,平静的湖面就变得波澜起伏,而你不再投入石子,浪涛起伏的湖面自然就会慢慢再次恢复平静,湖面为何变得平静?只因为你不再投入新的石子,引起新的涟漪。
心就像湖面,没有刺激的时候是很平静的,当刺激来了,内与外的刺激,就变得波澜壮阔了。你不需要去阻止这些起伏的浪涛,只是知道,知道就可以了,然后静静的等待一切恢复原样。我说不加干涉,只是对内而言,不在内心给自己下定任何的判断,至于外界你遇到的各种情境,自然需要你作出恰当的行动,但,当你内心火热的时候,你是无法做出恰当行动的,所以,先试着,让心回到平衡的时候,再行动。
另外,当你内心火热的时候,你是无法发现心的状态的,所以,当你的觉知再次出现的时候,知道自己处于某种负面状态时,就把注意力转移到身体感受上吧,比如呼吸。观身即是观心,当你只是注意呼吸,内心的火依然不会熄灭,但你已经停止为其提供干柴,当没有了燃料,火焰自然而然就会慢慢熄灭。你要做的,只是掐断源头,如何掐断源头?只需要把注意力转移到身体感受上,当你定力足够强的时候,才考虑直接接触火热的心,在这之前,其实还是观察身体感受更合适。
还有呢,其实不必太在意过去自己做了什么,过去的行为与想法,都成了记忆,再也无法改变,后悔也只是让自己再次掉进头脑的故事中,如果实在觉得做的不对,不如想想如何补救,然后行动。
当你觉得心处于纠结或者别的什么非平衡的状态,那么只是知道,然后试着,把注意力转移到身体感受上面,经常如此练习,就是让心建立一个不跟随思维的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