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曾有过一些难忘的故事。
二十出头的时候,也就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那时我们烧水用一种叫做“热得筷”的东西,长得似筷子形状,插在装满水的水瓶里,接上电源,一瓶水几分钟的时间就开始沸腾,然后拔下插头,非常方便。
那时我家的一个热得筷,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功力弱了些,一瓶水烧开需要十来分钟的时间。
一个夏日的上午,孩子爸爸出差去了,我在厨房烧着一瓶水,收拾收拾东西,便带着孩子回了娘家。
第三天的上午,我从娘家回来。进入厨房,打眼便看到了灶台上一个红色的雕塑,像一只肥大的蜡烛燃烧了一截后熄灭,液态蜡流下来又凝固在蜡身,形态还很有美感。
走进一瞅,这只肥大的蜡烛还牵着一根电源线!我瞬间呆住:这是我的热得筷插在水瓶里最后的杰作!
吃惊、自责、庆幸,所有的感觉顿时一起涌上心头。
前两天,看同事正在插电水壶烧水,我想起曾经的这次经历,不禁感慨。
同事小尚也说起他曾经的一个故事。
那是他十来岁的时候,乡下的冬天,每天晚上妈妈都会给他准备一个火桶凳,坐上去写作业。
农村的火桶凳,就是一个有着特殊形状的木凳,下部分是一个圆形的小桶,小桶里可以放进去一个和小桶形状相近的陶瓷的容器,里面装上炭火,压上灰,孩子做作业时可以坐在上面取暖。
小小尚做好了作业,洗洗脚准备睡觉。洗脚的时候,他把妈妈纳的千层底的布鞋底弄湿了点,看看火桶里还有许多炭火,于是把火桶拎到床边,拿小棍子扒了扒,把鞋子靠在火桶边沿上烤着,他就上床睡觉了。
布鞋逐渐烘干,然后烘焦,然后焦的鞋布开始冒烟,然后出现小火苗,火苗开始引向床沿的纹帐......
小小尚是在家人的惊叫声中醒来的。是另一个房间的爷爷闻到了焦糊味,循着气味推开孙子的房间门,看到正要接近纹帐的火苗,一声大叫,爸爸妈妈家人们赶紧开窗的开窗、灭火的灭火、叫人的叫人......
生活中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故事没成为事故,就是幸运。没成为事故的故事,让人慢慢学会了细心,学会了谨小慎微,学会了珍惜,我们便称之为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