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给女儿的奥数老师发了条微信,想找他借份奥数资料复印,结果直到晚上12点都没有收到回复。于是无数念头来来往往,挥之不去。回顾每次遭遇无回应的尴尬,头脑都会导演出一部内心大戏:
01 猜测不回应者的心思
难道他对我有意见?
难道他要对资料保密?
难道他在责怪我当初发资料的时候没有复印?
难道他觉得我是个多事的人?
以前我发给他的信息,他都很快回复的,想必这次是生气了,以后对我的印象一定会大折扣。
02 责怪不回应者
不可能没看到信息吧,平时发的信息都会及时回复的?
作为一个老师,不答应至少回个信息啊,你这样沉默啥意思?
故意的吧,如此小气或者不耐烦,真不是老师的风范。
有什么了不起,还不是我们这些家长为你提供了赚钱的机会,拿到钱了就傲娇了?也太势利了吧?
03 审判自己
我本来就是一个不被重视的人。
没有人会喜欢和回应一个自卑的人。
我又不优秀,别人凭什么稀罕?
注定就是个失败者。
04 讨好
以后尽量不要麻烦别人。
今后说话做事都要三思而后行。
要多替别人着想,学会换位思考。
要做一个懂事的人,争取获得别人的喜欢和认可。
这就是一个没有核心自我的人固有的悲催剧情模型。一件简单的事情,都要耗费巨大的心力去无限发挥,自编自导自演出一部内心大戏。每导完一场戏,感觉能量被掏空气血被耗尽,需要后期无休无止的去填充失去的能量。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得到的都是损耗而非滋养。
幸福来自良好的人际关系
昨天在网上听了一场TED演讲,哈佛大学用了75年时间追踪研究了724人的人生,得出一个结论:幸福和快乐来自于良好的人际关系,与财富、名声和努力工作关系不大。
在与朋友、同事、邻居、亲人、爱人和孩子的关系中,那些愿意主动付出的人,会更健康、更幸福、更快乐,也会更长寿,且在高龄时不容易犯老年痴呆症,因为他们在付出的同时也从美好的关系中得到了滋养。
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自内心的富足有爱
是的,大家都知道幸福来自关系,但是,为何只有一部分人能够获得良好的关系并从中得到滋养呢?这部分人的共同特征就是内心富足有爱,他们在各种关系中主动付出都是出于心甘情愿,不会精于算计付出是否得到等价的回报,就算没有回报也不会有受害者情结。
内心富足有爱的人有何特征?
一个人与外在关系的优劣,有一个绕不开的宿命和真相,就是童年与父母的关系,此关系内化到一个人的潜意识里,最终形成这个人与外界的关系模式。所以,童年与父母关系融洽的人通常内心富足有爱,容易获得良好的关系。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虽然童年不幸,但靠自己的觉知和修行打破了童年的桎梏,解锁了潜意识,担负起重新养育内在受伤小孩的责任,最后也修炼成内心富足有爱的人从而获得了良好的关系。
我的出路在哪里?
而我呢?显然不属于以上两种人,既没有幸福的童年,又没有实打实的觉知和修行,40多岁了还在上演内心大戏妄念重重。我的出路在哪里?
童年已成事实,无法重来,无法更改。显然,出路只有一条,承认和接纳童年的不幸,从现在开始向内看,一点一滴向内心灌注爱,直到干涸的内心风调雨顺。
戏剧性的结尾
在这篇文章快要结尾时,收到了奥数老师的回复(见下图),真是对我导演的内心大戏的绝妙讽刺。
面对别人的不回应,头脑能瞬间导出一部大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