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建是新的开始/
/是通往归途的漫长旅程/
入眼,庙前旗杆矗立,门口石狮相对,背景是徽派建筑的高脊飞檐,白墙青瓦与木色交织。走进,层楼叠院,亭台楼榭,青石街道,飞廊亭台,无处不是徽文化的体现。
这里是庐州府城隍庙。
城隍庙是老合肥人的城市归宿感
第一次去城隍庙,我说没什么感觉。路过一个老爷爷听到了,回过头对我说:“没感觉,怎么会没感觉,什么叫有感觉呢?”
我有点尴尬。他指向门口的活动告示牌,原来城隍庙春节每天都举办活动,年味浓浓。元宵节文艺演出就在上午,我倒是全部错过了,有点可惜。
来合肥一年了,偶尔晃荡到步行街,周边的公园散散步,总觉得合肥就跟所有的城市一样,没有特色。
但是,我站在小二楼,抬头望向熙熙攘攘的长街,内心不能说毫无触动。曲径回廊间,人群涌动,感觉不是没有的,只是心是飘的,落不到实处。
在财神殿里,财神爷爷前面好多硬币,我也丢了两个,说着快赶走我身上的穷鬼。只见世人虔诚地求神拜菩,却忘了在世修行,唯有努力工作。然后在这个城市挣得一屋一居,这便是归宿感了。
没人气是少了时光的沉淀
再过十几年二期也是满满的情怀
再从蒙城路这边进来,远远看到庙前两座高大的牌坊,是“人和门”和“政通门”,牌坊上书:“起凤腾蛟”“云蒸霞蔚”。
最喜欢“云蒸霞蔚”四字,明明是阴天,却觉得时刻有天光要洒下来,“女娲奉召前往玉京宫觌见天斗,为玉京宫美景折醉,但见玉京宫外云蒸霞蔚,白虹贯日”想到的是这样的情景。
走进商业街,朋友路过一家文具店,说这是小时候经常来买文具的店,若是以前路过文具店,我定要进去逛逛的,看到好看的本子一定要买的,现在却没有进去的欲望了。文具店依旧是文具店,我却不是我了。
再路过一家复古家具的店,想着家里放上这些摆设、灯具、挂钟,心情必定会很好。城隍庙多些这样的店就好了。
再转去娘娘庙看了看。看到一堵赭色院墙,这才是你记忆里的模样,带着上个世纪建筑的特色,但光秃秃的枝桠,现在看来有些萧瑟。再反观有些重建之后的,木头还是新的,还有淡淡的油漆味。崭新辉煌,唯独少了时光的沉淀。
娘娘庙里香客不断,我还想拍些什么,却被烟熏了出来。香炉里燃起的满是人间烟火味。
在娘娘庙前的小广场上,有很多古玩店,有一家毛笔店很是醒目,大大的牌子上写着繁体的“吴康毛笔”。看到有极细的毛笔,之前画水彩找了很多家店都没有找到。拿了两支,蹲下来与老板娘闲聊了会,得知他们已经在这里开了二十年了,城隍庙刚建的时候就在了。一心一意做了二十多年的毛笔,现在生意却不好做了。改建又改建,再不复从前。
走上庙前的高塔,背面是古木建筑、徽派建筑、近现代建筑、现代建筑同为一框,并不觉得突兀,一座楼倒下,就有一座楼起,时过境迁,这样的同框只会越来越少。
(雕梁画栋、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上个世纪的老旧小区、远处的高楼大厦)
过了十五元宵节,这个年算是过完了。没有了春联大红灯笼中国结,人还是那么多,特别到了晚上,络绎不绝。汤圆已经卖完了,瘦肉丸也卖完了。嗅着年的余味,我们吃了一些小吃。特别推荐二楼的赵征擀面皮的百年秘制鸡柳。十块钱一份,一定要热乎乎地吃,一口下去,皆是香脆,外面裹着面包糠,里面的鸡肉很嫩。
(我还能再吃!)
小吃街也是城隍庙一大特色了,除了三河米饺、徽州毛豆腐等安徽名小吃,还聚集了武汉热干面、哈尔滨水饺、徽州毛豆腐、桂林米粉、南京鸭血粉丝等等各地的小吃。你想吃的这里都有。下午人还不是很多,到了晚上,简直座无虚席了。
改建是新的开始
存于五岁孩子十几年后的记忆
改建是必然的,这是巨变的中国。是我们变了,所以城隍庙变了。
在五岁的孩子眼里,他会觉得城隍庙变了吗?在你五岁的时候,你会觉得城隍庙不好玩吗?这些小摊上,摆着亮晶晶的塑料首饰,手编的串珠,来来往往只有孩子停下来,摸一摸,想要就撒撒娇,父母都会给买。
十几年前的快乐很简单,是亮晶晶的串珠,是花花绿绿的糖果纸,是与小伙伴一起舞弄木刀。
十几年后总是无端伤感,无端迷茫,二十几岁的年纪一边丧一边燃,突然就到了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那个抓着串珠的小女孩,像极了小时候的我们。
更深的寓意在于,我们已经长大了,心态三观都已经变了。小时候得到珠串的快乐,现在要更多的欲望才能填补。
是我们变了,城隍庙对于我们而言也变了。
重建之后的城隍庙,这是新的开始,有梦想,有希望,有对未来的憧憬,有精益求精的内涵,如果没有这些,就不叫新的开始,而是完完全全的商业化,在消费情怀。
那些情怀如果只是被一次又一次的消耗,最终只能在岁月里积满尘土。城隍庙的商户也在改变,懂得大众的所向,才会赢得大众的接受和认可,并最终留下客流,才能年年岁岁车水马龙。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我只如实记录我的所见所感,一座建筑的兴亡交替不是我等能够评价决定的。只有门前那尊石狮,见证了他的兴衰荣辱。
不管是九百多年前的城隍庙,九十年代的城隍庙,还是现在的城隍庙,都承载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的记忆,当那些记忆都消失了,城隍庙还在。
你好,庐州府城隍庙,我们不说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