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资金安全是我们投资时的重要标准之一,所以我们在踏入投资产品的丛林之前:在阐述一个概念:波动性。这一参数可以评判投资时资金的安全程度。
在之前我们就提到过“波动性”这一概念:它起源于意大利语“volare”(飞驰),意思类似于浮动易变。遗憾的是,”波动性“远远不如人民所想象的那样有说服力。尽管如此,他还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方向。下面我会对这一概念进行简单的介绍,并指出其所具备的效力范围。
没有一个投资产品能够做到永远平稳发展。波动随时都会发生——或小或大。跟踪一个投资产品的每日行情,你就会发现他在不断起伏。这样的波动是可以测量的,同时也可以借此来评价产品的风险性。因此我们可以说:波动性描述的是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波动幅度。
问题就是:收益率发展的实际过程偏离了什么?如何对其进行衡量?我们需要一条线,并以此作为衡量的标准。这条线就是收益发展过程中的平均值。这样一来,人们只要能简单地测量出收益率与其平均值偏离多远即可。再次举个例子:
假设一只基金在一年内增长率12%,那么这12%就相当于这个过程中的平均值。
现在来计算一下,基金行情在这一年会偏离平均值多远。此处会考虑95%的行情因素。进一步假设,以平均值为基准,波动性介于+8%和-4%之间。这一波动性表明:基金可能只达到8%(12%-4%)的收益,但也可能实现20%的收益(12%+8%)。这两个极限值——8%和20%——构成了所谓的趋势波动。
为了能简单地理解如何计算波动性,我们现在把两个以平均值为基准的偏差值(4%和8%)相加除于2,得出波动性就是6%。
我们可以将这一切看作一条道路。道路中间对应的就是平均值的增长(在我们的例子中是12%)。左右行车道的边界对应的是趋势波段。根据趋势波段,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行情的波动范围。波动性向我们展示出了达到目标过程中波动的强度。在我们的例子中,偏差恰好是6%。
遗憾的是,这种测算方法不尽人意。因为偏差是负向和正向计算的。负向偏差就是一个重要的预警,这意味着存在收益不如预期的风险情况。那么正向偏差呢?收益高于预期时,我们很难察觉正遇到一个令人不快的风险。
恰恰这一点就是这种测量方式的不理想之处:一只基金在一段时间内达到了比中间收益高很多的收益,就被自动归类为高风险基金,因为其波动性比较大。更具说服力的测量方式是:将正向波动和负向波动分开测算。
以平均线为基准点是否是正确的,我现在还持怀疑态度。我认为更有意义的计算方式是从对比指数的过程平均值出发。这才具备真正的说服力。
因此,仅仅依靠波动性是不够的。虽然它能够在我们购买基金时给我们有用的风险提示,但这还不够,尤其是我们没有从另一个重要的角度进行观察:如同收益率一样,波动性也只能通过过往的数据进行计算。这就意味着,这一数据在未来也可能与当前的测算大相径庭。
因此,更好的建议是:我们不仅关注波动性,同时关注交易行情周期,尤其是基金的风险分散,会更有参考价值。总而言之:
基金这只千足虫的活动空间越小,风险就越大。
人们对基金喜欢测量其三年的波动性,而对股票喜欢测算其一年的波动性。确实这是有一定的效果的。在后面更新的文章里,你会看到根据3年波动性进行的一个粗略的风险等级划分。在大多数情况下,1年波动性更高,因为时间相对较短,波动产生的影响就相对较大。
遗憾的是,这一参数适用于投资基金和股票。其他产品投资需要进行单独的风险评估但此处也适用黄金法则:
对投资分散的范围越小,其风险就越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