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有一个周末回家,于是我去看了爷爷,但是出现了一件事让我这个周末变得不完美了。事情是这样的:区里周末回家要请假,但这个周末回家我没有请假。在风平浪静的周六之后,周日我接到两个电话,一个是上午,办公室同事打电话给我问我怎么没有人加班,第二个是下午,说要开会。接到第一个电话的时候,我还没有什么波动,第二个电话接到后,我突然变得焦虑,然后二话也没说,拎起东西就要走。
这天的下午,因为这件事情绪变得很不好。各种情绪夹杂而来:愧疚,我没有说一句话就走,还让爷爷跑出来找我,问我有没有吃饱饭;怀疑,碰到类似让自己焦虑的问题,自己如何照顾到一家老小,连这点焦虑都克服不了,更何况到紧急时刻;厌恶,这工作真不好,以前在县里,想去哪里就可以去哪里,根本不需要这样加班加点,即便要加班,我还可以看到一家老小;疲惫,每天这样奔波,难免会出现疲态,不想这样跑来跑去。
这件事的发生,是我应对我心中“紧急事件”的比较典型的常态。总结出来就是:刺激—反应,其实根本没有经过太多的心理活动。刺激的敏锐性过高,以至于没有经过任何头脑就去行动,不经过大脑,也就是心中的“大象”狂奔起来了。即便当时我想到了要和爷爷和媳妇说句道别的话,到却因为赶时间,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在赶车过程中,没有人打电话,我就安心了,我心理逻辑估计就是:我赶车了,这说明我对单位领导同事的感情重视,对工作重视;我没有接到电话,这是对我这次冒险的“奖励”,也很大可能让我有侥幸心理去接着冒下次险。其实,就如同媳妇说的“你明明赶不到车,为什么还要那么赶”。
在《跃迁》中,古典提出在一些领域要迟钝。在这里,我自评就是对于一些问题过于敏锐的反应了。在“甜面包热汤”模型中,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反应敏感器过于敏感,一触碰就会发生反应。我们现代人对于事情的效率比以往人 要求更高,并不都是因为追求事情做得愈快愈好,也有一部分是因为“焦虑”这个现代社会病。焦虑是最明显的是没有目的性的、没有方向性的,比如我觉得我不如别人,我就要随便抓一本书来看,我学习成绩不如别人好,我就要装着很努力的样子;比如我怕别人说我懒,说我来单位迟,我就要偷偷去做事、默默地不让人发现等等。追求快,就是好的么?心理老是抛出抛出这一个问题,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你明显可以看到你心理的一头大象在头脑中狂奔,但你还是不能抑制住他。
如何做到迟钝。这需要管好我们头脑中的大象。需要在做出决定之前好好做一番考虑。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在这里书写出的这一段字,并不表示我就发现甚至解决了这一个问题。实践才是发现真理的唯一途径,这需要在实践中慢慢锻炼、慢慢体会。也就先暂时把这个问题放置在这里,在后面情绪更加稳定、分析更加客观之后再慢慢地回顾这个点。
还有,不要抓紧一个问题不放。有时候心理放松,反而对自己是更有好处,不如这次情绪的波动,是打开自己的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一个问题的解决,就像是银币的两面,有否定、也有肯定。多给自己以肯定的回答、甚至可以去刻意回避那些否定的回答,多给自己输入积极的答案,情绪给于你的更多的会是肯定的回答。世界上最灿烂的,莫过于在寒冬之间亲人之间的相互依偎,给予自己温暖,才能给别人温暖。
还有,近来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虽然我对“概念”这个概念比较重视,也尝试去厘清一些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但是从我讨论的问题来看,还是对于这个问题不太重视。今后的阅读、学习中还是要重视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