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关于如何面对人固有一死这一自然铁律,或许我读过的一本《最好的告别》能告诉我一些答案。
我说:如果我已经身患不治之症,并且明确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我该如何度过剩下的日子?
书说:“我们把生命的余日交个治疗,结果为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好处,让这些治疗搅乱了我们的头脑,削弱了我们的身体,我们在各种机构,比如疗养院和监护室,度过最后的时光,刻板的,无形的惯例是我们同生活中真正要紧的东西相隔绝。”
“我们似乎屈从于这样一个信念:一旦失去身体的独立性,有价值的生活和自由就根本不可能了。”
“生活是一种技能。老年的平静和智慧是在时间历程中实现的。”
“我们如何使用时间可能取决于我们觉得自己还有多少时间。”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都学会从简单的愉悦中寻求慰藉——友情、日常的例行公事、好食物的味道,以及阳光照在脸上的那种温暖。我们对于实现和积累的奖赏兴趣变小了,对于仅仅活着的奖赏兴趣加大了。
”在年老和患病的时候,人至少需要两种勇气。第一种勇气是面对人终有一死的事实的勇气——寻思真正应该害怕什么、可以希望什么的勇气。……但是更令人却步的是第二种勇气——依照我们发现的事实采取行动的勇气。
“我们最终的目的不是好死,而是好好地活到终了。”
重新整理完自己曾经的读书笔记,我似乎对近来让我烦恼已久的问题有了些眉目。不管事情发生在我的家人朋友身上,还是我自己身上,我都希望自己能做到面对最坏的结果坦然接受,去争取能争取的,但也懂得适当地放手,因为有时候做的太多对一个生命具有同样的毁灭性。也希望在最后的日子里,我依旧有采取行动的勇气,不放弃好好生活的期望,画好这漫长生命的句号。
“结尾不仅仅是对死者重要,也许,对于留下的人,甚至更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