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有位年轻的书生,他本来很有才学,在文学上有一番抱负,立志做“韩愈、欧阳修再世”,可是他却屡试不中。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皇帝昏庸,朝政十分腐败,科举舞弊案此起彼伏。主考官们不管你是否肚子里有真东西,只看你有没有关系,有多少银子,以此来决定你的名字是否上榜。书生得知真相以后三观崩溃了。但是也没有办法,他最后东拼西凑,变卖家产,献了一些银子给考官,终于得中最后一名。从此,他开始汲汲于官位,不停地往上爬,用尽了所有的手段,耗尽了所有的才智,终于在四十岁的时候做到大学士,位极人臣。但他不满足于此,又布局了十年,终于完全获得了皇帝的信任,把握了朝政大权。从此,他开始大兴改革,重用清流,将那些贪官污吏一一罢免,还重整了科举场上的风气,使一些有真本事的人得到录用。他为此十分得意,乃至于有些飘飘然,想要再用十年,找机会逼皇帝禅位了。
但就在这个时候,忽然从扶桑国来了几名天皇的使者,说是这几十年来,扶桑国一直在勤勉地学习天朝上国的文化,已经小有心得,想要派人来和上国的才子们切磋切磋。为了维护国威,大学士直接派出了几名和自己同年中进士的老翰林,可仅仅是“对诗”、“考问典故”两项,就把他们弄得目瞪口呆,连连败退。眼看国家将要颜面扫地,大学士愤怒之下亲自出马!然而,他这几十年来也都把精力用在研究权术上,哪里还有当年的才学?瀛人一见如此,哈哈大笑,说天朝大国、礼仪之邦,徒有虚名!大学士听了,想起自己年轻时“做欧阳修第二”的文学抱负,更是悲愤不已,心中痛苦万分。
正在这时,忽然有一位新科状元毛遂自荐,出来和扶桑的学者切磋。他才气逼人,连战连胜,最终让瀛人心服口服,致歉而退。皇帝一半喜,一半怒。喜的是天朝有人,怒的是大学士徒有虚名,不学无术,有辱国威,一怒之下,宣布罢免他的所有官职,命他回乡养老。许多政敌也趁机跳出来攻击,说应该加上“永不录用”这条。皇帝表示同意,正准备拟旨,那位新科状元忽然“扑通”一声跪下了!
“爱卿这是何意?朕正要重用爱卿,莫非想要赏赐吗?”
“启禀万岁,学生跪的是天地君亲师。”
“这是做何意解呢?这里有天有地,又有朕在,但你的父母和老师也在这里吗?”
“回我主万岁,学生跪的正是大学士大人!若无大学士改变科举之风气,便没有今日学生殿上相见!大学士大人虽然数十年来渐不治学,可他哺育了我们千千万万的学子!今日对瀛人之胜,是国家之胜,学生之胜,也是大学士恩师大人之胜!”
书生说完早已泪流满面。
皇帝听了十分感慨,毕竟他也心虚,知道自己在位的前半时期,究竟昏庸到了什么地步,朝政和科举风气又败坏到了什么地步。如今终于“老树发新芽”,国家得人,也是喜从悲来,便赦免了大学士的罪过,并封状元为翰林,命他正式拜师,却还要大学士适时向他讨教。从此,徒弟教老师,“无术教有才”,成为一段佳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