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享经济这个术语最早由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Marcus 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Joel.Spaeth)于1978年发表的论文(Community Structure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中提出。共享经济现象却是在2010年前后,随着Uber、Airbnb等一系列实物共享平台的出现,共享才开始从纯粹的无偿分享、信息分享,走向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共享经济”。
其主要特点是,一个由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需求方、供给方通过共享经济平台,交换闲置物品,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或者向企业、某个创新项目筹集资金。从而实现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的最优匹配。

征信在中国是个古老的词汇,《左传》中就有“君子之言,信而有征”的说法,意思是说一个人说话是否算数,是可以得到验证的。随着现代征信系统的发展,传统的“征信”概念,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下得到了重新定义。
“征信”在概念外延、内涵和使用场景、应用规模等诸多方面产生巨大变化。互联网时代下,征信不止局限于金融领域,而是通过共享经济等新经济模式,渗透到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的联合惩戒,压缩失信人的活动空间,让失信者“四处碰壁”。
从1988年3月,我国第一家独立于银行系统的社会专业信用评级机构——上海远东资信评估公司(“远东资信”)成立至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征信行业主要形成了公共征信(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等)为主体,民营征信(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等多种征信体系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为共享经济建立信任基础
商业征信发展的同时拓展了征信服务的使用场景、应用规模,将助力社会信任体系的形成,缓解共享经济中的信任危机。
细数共享经济中的信任问题,小则谎报信息,线上与线下资源不对称已成常态;大则安全事故,2016年,广州市交通执法部门通报,今年执法查获的118名专车(网约车)司机,发现其中6%的司机有治安处罚和犯罪记录。45%受访者表示乘坐网约车时“担心过安全问题”。70%受访者认为,专车(网约车)公司有必要隐藏乘客的真实手机号码,改用虚拟号码。再次引发公众对于共享经济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质疑。
信任危机的产生反映出当前共享经济信任体系的不足
数据渠道受限
失信处罚不足
信任机制的建立
共享平台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平台的自身积累,例如个人提交的基本信息、服务过程的互评信息。然而,更能体现个人经济信用和道德信用的原始数据以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为代表的金融征信。这使得信用信息的获取存在先天的不足。
此外,平台对于失信行为的惩罚方式以削减信用分为主,并不涉及具体的行为处罚和经济处罚,难以对个人行为形成有力约束,使得平台对于服务过程的控制力不足。前端审查不够严谨,后端监督力度不够,势必给共享经济的信任机制造成风险和漏洞。
资源共享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在熟人模式,但在陌生的世界里却有困难。国内的消费者信任感明显偏低。因此,陌生环境下的信任,主要转化为数据共享平台的信任。
因此,共享一套有效的信用数据库,有助于完善共享平台的前端审核。同时,一旦共享平台与征信服务形成闭环对接,用户在平台上的失信行为也将记录到信用报告中,能够对用户行为形成一定的约束力。让失信受惩的教训成为一生的“警钟”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的新局面。
个人征信服务的市场化运作,将推动信用服务逐步摆脱金融领域的限制,趋向于生活场景化。
共享单车平台ofo在今年3月与芝麻信用达成战略合作至今,信用免押金的城市已经达到了14个:上海、杭州、广州、深圳、厦门、南昌、威海、金华、郑州、合肥、温州、珠海、绵阳、德阳。
10月10日,支付宝宣布上线信用租房平台,在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南京、成都、西安、郑州这8个城市率先推广信用租房,有超过100万间公寓将正式入驻支付宝。芝麻信用分超过650分通过支付宝APP租公寓,可以免押金、房租月付。
10月16日,阿里旗下的闲置商品交易平台闲鱼上线了“信用速卖”的新功能。只要信用分超过600,就能享受到“先收钱、再卖机”这种全新的置换模式。
征信在共享产品+共享服务等领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社会信用机制和相关管理制度相对滞后,掣肘共享经济的发展。“目前,共享经济仍以商业信用为主,权威性、完整性不足,信用判断还比较单一;且线上线下信用信息脱节割裂,很多线上信用信息到了线下没有制约力,实用性大打折扣。”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未来若能提高政府权威主导信用的参与度,盘活政府数据,才能更好地支撑共享经济创新。
截至2017年10月12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已联通39个部门、所有省区市和49个市场机构,累计归集各类信用信息约104亿条。为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罗兰贝格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共享经济规模将达到23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400亿元),占全球比重将从2015年的33%提升至44%。到2018年,中国共享经济占中国GDP的比例也从0.59%跃升至1.67%。而作为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围绕共享经济商业生态,征信也将展现其巨大的商业价值,在共享产品+共享服务等领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