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长励志成长这条路文艺调频
分享 | 总有一些事随着2018一起消失

分享 | 总有一些事随着2018一起消失

作者: 留许多 | 来源:发表于2018-12-27 22:17 被阅读0次

    2018转眼就要过去了,感觉才刚刚熟悉了这个数字2·0·1·8,再过段日子,它的身影就再难在口头和书面被人提到。像一位被打入冷宫的妃子,不再和尘世有关联……为了给隐退的数字一点仪式感,每年的终结还都选在了冬天,平添一份冷清。

    时间,留给2018的不多了,无论是刻意安排,还是无意为之,总有一些事情赶在年末随着这个年份一起被写进历史:

    #最后一部电影#   

    #最后一本书#

    #最后一次约会#

    #最后一顿晚餐#

    #最后一张照片#

    #最后一条信息#

    #最后一件衣服#

    #最后一封邮件#

    #最后一笔巨额花费#

    #最后一篇日记#

    ……

    这也许是一个无法完成2018“小目标”的人,对2018的另一种“速成式”纪念。显得有一点点态度不端正,是不是?不过和“年度总结”相比,他们就如一个站着告别和一个坐着告别的人,前者不舍且伤感,甚至转身的同时会哭泣,后者理性且严谨,早已把过去放下。

    其实,我最后的2018也充满了很多未完成的零零碎碎的事情,今天打算拿一些出来分享一下,还有一些也期待在这几天完成!

    2018最后

    一部电影《龙猫》 

    至今还没看完宫崎骏所有作品的我,一开始真的找不到理由去看,但偏偏是这部电影,让我觉得是今年在影院看的最后一部电影了。

    不知道宫崎骏本人会不会想到这一点,那就是在影院放映的意义,除了让经典再次回到人们视野,还有一个特别的意义,就是收获从其他人身上感受到的另一种体会。这么说可能有点绕,具体说来,去看电影那天是这样的……

    去影院之前,我刚好经历了不情愿的加班,浪费了一段逛商场的时光,于是干脆买了零食和柚子茶,坐在影院门口候场,等了差不多20分钟才进场。开场前的经历,无疑更加深了我对这次看电影成本过大的印象,现代人好像每干一件事都习惯去估算下成本。犹豫从买票时就一直有,牺牲周五的黄金时间不说,还要白白花一笔银子。我也是个平凡人啊,也没有那么多的情结,要说期待的话,能安安稳稳看完整场就好。

    不过进场后,本来还不错的位置,由于前面坐了一个头顶挡住字幕的大叔,我就真的……没有办法。

    电影开始了,刚开场我就哭了,猝不及防。那种感觉大概就像小心守护的东西,你以为离得很远的某个东西,突然活生生地出现在了面前,毫无预兆地,眼泪就夺眶而出了。我坐在那里,像个没有知觉的人,眼泪一直流……

    《龙猫》的故事其实很简单,情节就不多说了,说到在影院看的特别意义,这才是我想说的重点。看电影的时候,我旁边坐了一个男生(和他女朋友坐在一起),他很“奇怪”,看着看着会笑起来,不是看到滑稽镜头的那种开怀大笑,也不是看到恶搞镜头的那种贱兮兮的笑,当然也不是很尴尬的硬要笑,就是非常单纯的笑……

    看《龙猫》也会笑的吗?后来我虽然懂了那个男生的笑点,但我以为最接近这种情绪的表达方式,应该只能用眼里冒小心心的方式,或者更“激烈”一点的方式,说“好可爱”之类的话,从来没想过会是笑出声音。而且,会这样笑的只有小孩子吧?想到这里,甚至会让人忍不住去猜,这该不会是成年人给自己安排的一种仪式吧,用可控的肢体愉悦来试图触动内在的愉悦。不管怎样,这样的笑声让人放松,好像也让里面的人物变得更可爱了一点,所以我也很多次跟着一起笑了。

    只是去看一场很多年前已经看过的电影,没想到会遇见这些惊喜,从刚开始一秒落泪,到整场跟着一起发笑,这也许也是宫崎骏在多年后再次给予我这样的观众的馈赠。

    2018最后

    一集电视剧《请回答1988》

    乐观又单纯的德善,高冷又成熟的宝拉,懂事又温暖的善宇,细心又内向的正焕,隐忍又聪明的阿泽,世故又鬼马的东龙,古怪又可爱的正峰,外表和内在反差很大的余晖,总是在吃东西的珍珠,八卦又爱支招的张美玉和王子贤,厨艺不好又很爱儿子的善英,贤惠又顾家的一花,脾气不好却心地善良的成东镒,坚强又泼辣的罗美兰,喜欢恶搞又疼老婆的金成钧,沉稳又木讷的崔成武,严厉又冷酷的刘在明……

    看,光是描述完整个剧的主角已经用了这么多字,而且这些简单的描述远远不足以概括这些人物的特点和性格,如果要好好写,每人起码得再写个1000字吧!

    其实我看这部剧算晚的了,之前听过很多人的安利,终于赶在年末开始看了(现在才看到第14集),这部剧最了不起的地方,真的就在于你没办法说哪个人你不喜欢,或者最喜欢。每个人都有闪光点,也能或多或少看到和剧外的自己的相似之处。

    尽管如此,在影迷的心理,似乎很难对演员的爱做到平均。很难把注意力从阿泽和德善身上挪开,也很难不被各种表现亲情和友情的剧情打动,所以温暖的爱和感人的泪点始终贯穿这部剧。

    说实话,我一开始真觉得前面2集很难看进去,印象中全是德善一家人欺负她,特别是宝拉,各种暴力倾向,各种打闹的剧情,感觉这个剧实在太吵了……在我心中,除了德善,最主要塑造了两个一正一反的人物形象,正面的当然是善宇邻家大哥哥的形象,优秀、懂事,还有主角光环。反面人物就是成宝拉,脾气不好还凶家里人,长得又不好看。不过,编剧真的太懂人心了,让这两个人在一起了,而且在第6集的时候就揭晓了我那时候最喜欢的善宇,原来喜欢的是我最不喜欢的宝拉……我真的难过到差点怀疑人生!

    为什么?我在网上翻了很多豆瓣、知乎等地方的答案,好像和我一样喜欢善宇的人不是很多,更别说看好善宇和德善在一起。难道我是那种轻易容易接受偶像剧设定的人吗?像开头那么播,假设德善和善宇互相喜欢,只要再来个男二、男三、女二、女三搅和一下,最后又在一起就好了……

    我的观剧能力,真的十几年没提高过了。

    看到这里,其实我已经差不多放弃爱情这条线了。我第二个关注到的是正峰爸爸。因为他的性格有点像我爸以前的样子。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电视剧还没演到正峰爸爸真情流露的镜头,我已经能猜到他不为人知的那一面。也许不管外表多不正经,这也是一种父爱如山吧,需要人懂,但是你不懂也不怪你。

    第三个关注到的是善宇妈妈,但让我记住的不止是作为妈妈这个角色。不记得是不是在同一集,她既是为了孩子们,坚强地承受着婆婆侮辱的妈妈,又是因为自己妈妈无私的爱,在电话中泣不成声的女儿……变得坚强或是柔弱,都是因为“妈妈”这两个字。

    到这里,也差不多出现我看这部剧的第一个泪点了。就是宝拉妈妈在大雨中护住宝拉,不让她被人带走那一段。看到这里,因为那种情绪和情感,我的脑海能瞬间想象出很多类似的镜头,而且这种体验竟然是没有国界的。所以,这一切虽然没有发生在我身上,但还是因为情绪问题,第一次泪崩……

    所以,这真的是年度收宫之剧了,今年内不会再看其他剧了。

    2018最后

    一本书《带一本书去巴黎》

    这好像是我第三次看林达的书,第一次读了《一路走来一路读》,之后是《西班牙旅行笔记》,时间好像在一年前吧。这本书其实很早就想看了,知道这本书的作者以及这本书,还是来自我一个学政治学的同学。这是她一个任课老师的推荐读物之一,经她本人鉴定,也十分值得一读。那时候,我还通过她,知道了刘瑜。巧的是,这位颇有名气的学者,是我那时候刚喜欢不久的另一个学者,周濂的爱人。知道这个关系后,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结合太好了!

    可见,有一位学霸同学是多么重要,连学界的夫妻档都知道了!

    这本书的作者林达,其实是一对美籍华人夫妇合用的笔名,这样合著的例子我知道的不多,只知道还有奎因。合著本来就很难得,文笔都得保持一个风格。虽然没有看完他们的作品,但估计他们作品的风格也相差不大,都是把对政治学和历史的思考融入到日常旅行、生活见闻中。如果喜欢旅行,又想了解一点他国历史、文化背景的话,他们的作品是不错的选择。

    最近再次产生看《带一本书去巴黎》这本书的冲动,有点莫名其妙。最近很想看介绍法国的书,主要是因为前段时间,几乎连续两个晚上做梦,都梦到差点去了巴黎旅行,虽然有点莫名其妙,但还是想在现实中弥补这个遗憾。

    截止到现在,这本书其实只看了一部分,我对它还只有不完整的印象,不过刚好可以赶在忘记之前,把一些书里的细节拿出来分享一下。一方面可以澄清之前对法国的误解,另一方面又可以加深对法国的认识。

    首先,印象最深的是书里提到:在法国,以巴黎为重,所谓“巴黎打个喷嚏,法国都要抖三抖”。其中的原因,其实可以理解,因为法国在历史上饱受侵占,法国人认为可以留住的历史,或者说证明是不是纯正法国人的证据,全留在巴黎了。因此,在他们眼里,只有巴黎才能代表法国。作为对比,作者还提到美国纽约,他们称那里才算得上真正没有种族区别的地方。

    另外,书里前面一部分提到了法国大革命,提到了激进的雅各宾派,寥寥数语却又一次引起我的关注。在这之前,感觉自己已经忘了那段历史,所以对“革命”的理解依然是:只要是“革命”,都是必要的、积极的,以及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但就像书里提到的,以“恐怖统治”著称的雅各宾派,却让这种认识变得有限。在当时激进派的恐怖统治下,连温和的改革也被视为非法,更别说残酷迫害无辜的人们。所以每一场“革命”,固然有其本身留给历史的意义,但带给后代的意义永远是两面性,因为产生的影响也是两面性的。

    想到这里,不得不联想到最近的“黄马甲”行动。很多人说这样的事发生在“革命”的法国不奇怪,那么,到底是人们无法抗拒历史的重现,还是人们“天生”具有了反抗意识?是不是所有法国人都视“革命”为一种光荣的传统,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早已把自己的革命精神归结为历史的必然选择?恐怖统治并没有阻碍人们选择革命,这能否说明人们认可革命就是尖锐的对抗,不妥协,直到胜利,是必定要有流血、牺牲?相比之下,假如像英国那样,漫长的脱欧之路,这种温和的改良是否也是革命的敌人?哪种才是有效的,是否能用必要性来衡量?如果不是,什么才是革命的标准?在如今和平的年代,还要回到流血、牺牲吗?革命的本质是什么呢?这些问题对我来说就像一团乱麻,越想越想不通。

    书里还提到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细节,比如法国皇室的墓竟然是他们毫无修饰的赤身裸体的遗像,这是他们对宗教虔诚的一面,还有达·芬奇的墓竟然被安放在法国一个不起眼的教堂,而且他本人是在法国国王的怀里去世的。说到这里,作者还回顾了黑暗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这两个连贯的历史时期,似乎让人产生无限感慨。

    总之,这本书很好地吸引了好奇的读者,不管是对法国的历史、人文还是风景感兴趣,都能很舒服地找到一些乐趣。关于此类的游记,我之前还看过法国大文豪雨果的《雨果散文》,他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都看完了,但散文是他本人性情的直接呈现,看完会对他有更深的了解。没记错的话,他应该是一位愤青,浪漫又喜欢批判,在他的散文里,他还化身一位挑剔的旅行家,把每一个旅行细节都清楚地记录了下来,而且二对法国的热爱始终贯穿其中。

    身体和灵魂同时在路上的感觉真好啊!希望明年的旅行计划能带来更多惊喜!

    2018最后

    一首歌《太聪明》

    说是最后一首歌,其实是学会用吉他弹奏的最后一首歌。今年的小目标之一就是学会吉他,也算马马虎虎完成了?因为不管之前上课练了多少曲子,如果不能随心所欲弹自己想弹的歌,就不算学会吧?

    想想之前学习和练习过多少首曲子?《欢乐颂》(简单版)、《小星星》、《滴答》、《童年》、《龙卷风》、《流行的云》……当然,练习的意义在于掌握某些技巧,只是结课后,如果无法再学到真正的技巧,一直练习下去,我大概也不会强迫自己接受练习也是一种享受的观点。所以,靠自己学习的日子终于来了。

    为了解读这首谱子,说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不夸张,想想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不知道其他人是不是也这样。第一阶段是看着谱子发呆,一边还念念有词:怎么可能学会?太难了!如果每次纠结以半小时为限,我大概经历了2个小时的折磨。第二阶段很快来了,感谢现代网络社会,大大提升了人类学习能力。不过更痛苦的结果还在等着我。找了大概4、5个网友的弹奏视频后,我陷入了更深的焦虑……他们弹的手法好像跟我拿到的谱子不一样!我反复看了很多次,最疯狂的时候,甚至把某段弹奏视频一张张截图截下来,却依然不得要领……那段时间感觉自己简直是在刷新人类的智商底线,沮丧到每天怀疑自我。在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就会安慰自己:没关系,慢慢学好了。第三阶段就是现在,不过进入这个阶段的标志性事件不是突破了自我,而是终于找到了一段“救命稻草”般的教学视频!那一刻我觉得人生又充满了希望!不过,在揭晓了最难的“谜底”之后,我好像又暂时放下了,最近又没逼自己找时间练习。我啊……所以才成不了大师呢!

    《太聪明》这首歌是陈绮贞2002年的专辑《Groupies吉他手》里面的一首歌,我选这首歌的初心,是想找一首能代表自己(不是代表演奏水平)的歌,毕竟练好后也可以作为“拿手”的歌,以后在聚会上用来助兴(可能要像柏拉图那样的聚会才有机会)。选来选去,从最喜欢的《距离》,到《狂恋》(陈绮贞第一首原创曲子),最后还是选了这首,因为这首歌好像还挺有双子座的味道(emmm…没有这首歌的音频,请直接到播放器搜索好了ORZ):

    总以为谜一般难懂的我

    在你了解了以后

    其实也没什么

    我总是忽冷又忽热

    隐藏我的感受

    只是怕爱你的心被你看透

    猜的没错想得太多

    不会有结果

    被你看穿了以后

    我更无处可躲

    我开始后悔不应该太聪明的卖弄

    只是怕亲手将我的真心葬送

    我猜着你的心

    要再一次确定

    遥远的距离都是因为太过聪明

    要猜着你的心

    要再一次确定

    混乱的思绪都是因为太想靠近你

    说到陈绮贞,总是想说到星座,谁让我们同一个星座,嘻嘻!人好像就是会比较喜欢跟自己类似的人和事物吧。

    “谜一般难懂的我”、“我总是忽冷又忽热”、“太聪明的卖弄”,简直是本人的写真了。在喜欢的人面前,永远不能做自己,像魔咒一样跟着我。不过,如果学会了这首歌,可不可以用这首歌表白?

    分享到这里结束。

    最后一次机会了,想把什么放进2018年一起被珍藏呢?行动起来吧,用最想做的事情填满2018叭!

    本文来自我的公众号“老白和我”,欢迎关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分享 | 总有一些事随着2018一起消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sqj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