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或存《老子诲三观04》
一、《老子》的“三”
《老子》书中有六处涉及“三”这个数字。来看看:
《马王堆甲本·德篇》(斜体字据乙本补录,删除线字据通行本再补录)
三生
万物生之
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立天子,置三卿
我恒有三葆
《马王堆甲本·道篇》
……微……希……夷,三者不可至计
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
在数字1到10中,除了“三”字之外,《老子》书中只有“一”字的出现次数更多,除去“第一第二”、“之一”等意思,也有六处,罗列如下:
《马王堆甲本·德篇》
昔之得一者
道生一
《马王堆甲本·道篇》
载营袙抱一,能毋离乎
卅楅共一毂
一者其上不攸
声人执一以为天下牧
《老子》对于“一”这个字没有怎么发挥,“得一”“抱一”“执一”的意思相去不远。而对于“三”字,可谓情有独钟,每当要罗列什么事物的时候,总爱摆出“三”样东西,并且给了“三”很高的地位。
比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真是难倒众生,为什么“三生万物”?可以有各种解释,从句子本身看来,它所代表的,是一个指数级增长的临界现象。
在数学上,圆周率π=3.14159,自然对数的底e=2.71828,这两个数字都是非常接近自然数3的神奇无理数。
计算机的逻辑控制,理论上若使用“3”进制具有许多优点(最接近e进制),然而由于元件制造以及历史发展的问题,今天普遍使用2进制。
“三”本身是个有趣的数字。而在《老子》书中,“三”这个数字地位很高,但我们不知道书中为什么选中这个数字。
二、《老子》的“观”
《老子》书中出现“观”的地方有三处:
《马王堆甲本》:
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
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
“观”字出现的次数极少——刚好是“三”。但每一个“观”字的所在,其意义都极为重要。
“以身观身”这一处,与《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颇为相似。
“无欲观眇”是全书比较重要的“道可道”章节当中关键的地方。
“观复知常”同样是有意思的,似又与《周易》的卦象有关。
“观”是《老子》书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观”是“观察”,不局限于视觉,而是全身心的参与。
*注:关于“观”字在《老子》的出现,通行本另有一处,为第26章“虽有荣观,燕处昭然”,而帛书甲本、乙本均为“虽有环官”,此词似有独特意义,与“观”亦没有关联,故文中不列入。
三、《老子》的“三观”
“三观”,一般理解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也能从《老子》书中找到这些内容。
很多解读《老子》的做法就是这样去找,比如关于世界观的是哪些、关于人生观的是哪些、关于价值观的又是哪些,或者分析全书分别涉及哪些领域的内容,或者把重要概念分析出几个不同意思。这是近一百年来的普遍做法。
再往前的时代,是逐章解读《老子》。然而自马王堆帛书《老子》出土以来,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个事实:《老子》本来没有分章。分为“上下篇”极有可能就是此书的原貌。那么将这本书,从“系统”的角度来解读,不采用拆得七零八落的做法,兴许会有所收获。
古人将这样一部“箴言录”整理成册,结果出现了不同的版本,这些不同的版本之间,章节顺序略有出入,然而总体上的顺序却基本保持一致。这当中或许有一定的道理,《老子》有可能是一部“系统”化的书。
如果《老子》有一定的“系统”,那么这个“系统”的主线字词是什么呢?这实际上是难以确定的,从出现频率来说,可以是“不”、“无”等等,一般情况下人们会说是“道”、“德”,也许还有其他答案。
而在这里就有一个“其他答案”——“观”字。
如上文所述,实际上“观”字在《老子》书中只出现了三次。然而“观”却是书中隐藏的主线。和“观”字紧密结合的,是呈现得更明显的“德”与“道”。
“德”和“道”这两个字,都似乎非常巧合地具有“目”这个偏旁构成,这两个字的用意正与“观”有所结合。
“德”与“道”的文字长久流传,已经使得它们的原意流失了。今天的“道德经”并不是“道德”经,特别是“德”字的理解容易变成今天的“道德”——英译为Virtue的话其意则相去甚远。
那么,假设将“德”与“道”这两个字分别用最容易理解、最简短的可替代词语来表达,应该是什么呢?先直接给出结论:德=主观,英文Subjectiveness;道=客观,英文Objectiveness。
如果要解释为什么是这么一个结论,就需要解构整部《老子》,看看这两个“替身”能不能完好地解读《老子》的原意。除此之外,从“德”到“道”之间还需要一座桥梁,就是“观”。这里所要说的“观”,是“主观”和“客观”以外的第三种方法,暂以“内观”称之。
内观——Vipassana是印度古老的自我观察方法之一,早在两千五百年之前,已在印度被传授。内观的意思是如实观察,也就是观察事物真正的面目:它是透过观察自身来净化身心的一个过程。
“内观”虽然是保留在佛教中的一个修行方法,但它本身不带宗教色彩,并且它的源头比佛教还久远。之所以引入对《老子》的解读,是因为《老子》书中到处都有类似内观的方法,并且后世的道教也同样有“内观”方法。
《老子》书中只有三处涉及“观”字,在此回顾一次:
“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此为主观;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此为内观;
“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此为客观。
主观、内观、客观,这“三观”就是《老子》这部书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关于“主观”的部分以“德”字为表述,写于《德》经;关于“客观”的部分以“道”字为表述,写于《道》经;至于“内观”是连接“主观”与“客观”的方法,藏于整部《老子》之中。
这就是《老子》教导的“三观”,关于这“三观”的具体内容,就必须要到《老子》原文中去寻了。
文/似或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