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对存在主义有了兴趣,是因为在读欧文·亚隆《生命的礼物》一书时,他们始终强调存在主义,认为不存在来世和神秘现象 。对此,我曾经查过一次,对哲学的体系进行了划分,如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印度哲学。
我想起当年有一些人宣扬道,中国没有哲学。所以,中国古圣前贤留下来的成体系的治国、修身、与大自然相处的那些认知,不就是哲学吗?只不过中国古代的学说没有起个“哲学”的名字而已,又怎么可以说中国没有哲学呢?
西方哲学也并非一脉相承,也有诸多学说和体系,只不过他们起了一个名字叫哲学而已。
中国古代儒家的思想一脉相承,但也吸纳了许多其他思想的精华内容才形成如此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如:孔子、孟子、荀子、程朱理学、王阳明心学、曾国藩家学......
之前也读过稻盛和夫关于就经营的哲学。我在想,到底什么是哲学?
所以,我认为是人最底层的认识 ,由三观构成底层认知逻辑;加上认识事物科学的思维方式;最后就是能够引领我们建立可行的目标,指引我们朝着目标前进的一套认知体系。这么说的话,每一个人都应该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因为他人的体系知识应用他们,只有我们自己建立起来的哲学体系才适合我们自己,才具有强大的操作性和无限的驱动力。
比如:1.先建立三观。建立三观不着急,要多看、多听、多想,然后再说不不迟。
曾读过一句扎心的话:如果不读书,你的三观都是亲朋好友给的。这句话早就有所耳闻,也确实被震撼过。专门查了一下,据说是蒋方舟讲的,蒋方舟何许人也,也特意查了一下,一名敢说敢当、才气逼人的美女。于是偷偷在某平台上郑重地关注。
2.我们要在兼容并蓄中,取长补短,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
如同查理·芒格的认知体系,他提倡通才教育,而非专才教育,并且提出了一些认知模式,是很多专才教育无法具备的思维方式。比如:打篮球的人,左右手都擅长的人,比只会右手的人,能力是翻倍的。
比如查理提出人生三原则:用逆向思维排除,用跨学科思维分析、仅在恰当的时候全力以赴。
3.目标的设定应该结合自己的能力水平和资源条件。只有恰当的目标才能激发持久的动力,否则,只能成为一个玩笑,一场游戏。
最后,我坚信,人间万物之间的底层逻辑都是相通的,即使无法在某一处开花结果,也会在他处柳暗花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