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山东大学国学与传统文化
从郑樵《通志•氏族通略》的视角看姓与氏的渊源

从郑樵《通志•氏族通略》的视角看姓与氏的渊源

作者: 薛崔愿 | 来源:发表于2018-01-29 18:38 被阅读257次

寻根谒祖,对于加强血源认同,固化孝德传统有着重要的作用,姓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丰富了民族文化的内涵,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增强民族自豪感都具有重大意义。

按照正史和古文献记载,薛姓是一个单一源流的姓氏,主要源自黃帝后裔,奚仲因有功于夏被封地于薛,薛国后人故用薛作为姓氏。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其中,姓氏文化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根本,!

姓氏文化中,国史、方志、家谱,是优秀历史文化传承的三大支柱。

姓氏表明了一个人的家族系统和血缘关系,是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切入口。

沿着姓氏起源,姓氏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梳理姓氏和姓氏文化的社会功能,可以从中认识到姓氏文化研究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国民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姓氏渊源流长,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远古时期,汉代之前,我国的姓氏文化当中,姓和氏并不相同,氏是姓的分支,较姓的产生晚些,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而姓,原本是代表母系氏族的族称,是同一女性始祖的后代们所共同拥有的符号标记,氏作为姓的分支,是子孙繁衍后各个分支所特有的符号标记。

《吕氏春秋•恃君览》中记载:在母系氏族社会,姓的不同表示拥有不同的女性祖先,在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古老的一批“姓”,大多都带有“女”字旁。

郑樵在《通志•氏族通略》中记载:女性为姓,故姓字多从女,如姬,姜,赢,妨。按照这个说法,姓是由母权制社会中女性的社会地位决定的,在远古母系氏族社会中,女性在部落中地位比男性地位高,这样的作用在于便于通婚与鉴别子孙后代的归属,即“姓”具有明显的“明血缘”的作用。

“圣人皆感天而生”,这是母系氏族社会的诠释。许慎在《说文》一书中云: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因生以为姓,从女生,生亦声。

《说文解字》认为使始祖母受孕的异物就是“感天”的结果,这是远古时代人类氏族共同的姓氏图腾崇拜,作为各族号的图腾就这样逐渐演变成同一氏族的共同标记,姓。

氏是在姓的基础上分化出来的,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氏是姓衍生出来的氏族分支,从夏朝开始进入奴隶制社会,这一时期,氏是达官贵人用以标志宗法身份的专称,氏的主要作用在于区别身份和贵贱,以示和平民的区别。

人类社会之初,氏是带有明显的等级观念和阶级烙印的,虞夏商周四代,氏是贵族男子的专称。

最早的一些“氏”,如神农氏,是农耕文化兴起的标志;伏羲氏,是人类结网捕鱼烹饪的标志;燧人氏,人类懂得进行钻燧取火的标志。这些都是父系氏族阶段出现过的最有名的“氏”,也表明了远古时期人类以集体的力量征服自然的时代特征。

郑樵《通志•氏族略序》中记载:三代之前,即秦之前夏商周三代(除了原始氏族社会末期的虞朝)姓氏一分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可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姓氏合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

在早期氏族社会,同姓不婚,姓有明血缘,别婚姻之作用.即“姓所别婚姻”。

而氏主来自天子赐的国名,谥号,官称,居邑等,代表贵族男子的宗法身份和地位,身份低贱的人也就无氏可言,氏有别贵贱的作用。如薛氏就是居住在薛国都城薛邑的居民。

故,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即“氏所以别贵贱”的说法。

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是先秦时候的特征。自战国之后,宗法制度崩溃,姓氏制度没落,氏不再作为标志贵族身份的标志,姓与氏区别消失,一般平民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姓氏.

自汉以后,姓氏的明血缘别婚姻作用消失,氏与姓混杂不分,二者在意义上已经不存在明显的区别。

秦汉以后,姓氏制度逐渐趋向稳定,汉代的姓,今人现在称呼的姓氏就是从那时候沿袭而来,而今天的姓就是来源自先秦时期的氏。

姓氏文化是反映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一种文化视角,它包含了古代社会中的权势,地位,尊卑,贵贱等特质和家国一体之社会构建.

宋代大儒,理学横渠学派的创始人张载在《经学理纪》中云:管授天下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

中国自古就提倡伦理道德,祖先崇拜和宗族制度不忘本,这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姓氏文化中得以充分体现!

寻根问祖,落叶归根;慎终追远,祭祀祖先。这些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很好的促进同姓族人增加向心力和凝聚力。以姓氏文化为特色产业的各个姓氏寻根祭祖活动也在中国各地蓬勃展开!

相关文章

  • 从郑樵《通志•氏族通略》的视角看姓与氏的渊源

    寻根谒祖,对于加强血源认同,固化孝德传统有着重要的作用,姓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丰富了民族文化的内涵,对于弘扬传统文化...

  • 与人交流时,我们为什么回复免贵,后加姓氏呢?

    在夏商周之时,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女子称姓。《通志·氏族略》有云:"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用来区别婚姻,...

  • “陋室名奇谈”之姓和氏

    《通志·氏族略序》中说:“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

  • 打北边有个你惹不起的老头

    打北边有个你惹不起的老头 鸿姓:据《郑樵通志》记载,鸿氏,大鸿氏之后也。大鸿即黄帝,亦谓帝鸿氏,《左传》中卫有鸿魋...

  • 姓氏解说

    ☞〖姓氏起源〗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

  • 霞浦念氏宗祠

    一、念姓起源 念姓源于羌族,出自汉朝末期鲜卑族拓拔部念氏部族,属于以部族称谓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

  • 本土读图素养-- 索象于图,索理于书 / 本土临床心理学

    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 《通志.图谱略》南宋.郑樵

  • 刘氏起源

    据史记《汉书》、《通志·氏族略》和《中国姓氏》所载,刘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项伯,匈奴,突厥,鲜卑...

  • 福建霞浦钱大王念氏宗祠

    据族谱载,念氏源于羌族,出自汉朝末期鲜卑族拓跋部念氏部族,郡望金城(今甘肃兰州)。另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西...

  • 第一篇·高祖所属·平燕使者·广侯·骑将召欧

    召姓,自古及今都很少见,所以,在历史上,召姓的来源一直都很单一。 根据《通志·氏族略》中的记载,召姓子弟本为姬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郑樵《通志•氏族通略》的视角看姓与氏的渊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srf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