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女儿刷了五遍《千与千寻》。
当是偿还欠下的电影票。
第一次看,很小(暴露年龄)。关注的是千寻和白龙的情感。
多年后再看,突然一直在想无脸男 。
次次看,次次想,翻来覆去。
都说他没有自己的样子,只会讨好;都说他代表了讨好的最终结局,就是没有了自己。
是的,我一开始也这样评判。
连续看了五遍之后,我开始理解,他根本不是别人,就是我自己。
他讨好千寻,不是因为爱情,他甚至根本没有想过什么叫爱情。
突然有个人,愿意对他好,他受宠若惊,想要报答——在他的思维模式里,被好好对待,和报答是紧密捆绑的。
所以,当他给小千金子的时候,他本能就想要索取,索取小千的陪伴。
交换,成为他内在牢不可破的惯性。
他失去自己本来的面目,只有吞下青蛙和其他人才能通畅地讲话、行走,表达自我,只有饕餮美食才能变大,引人注目。
在生活中,我总是模仿一个又一个其他人,装饰自己的所有外在,最终换取他人关注,和无脸男,一样一样的。
无脸男被催吐的情节最有意思。
河神的丸子,救了无脸男和白龙 。为什么河神的丸子能救他们?
因为河神和千寻一样,是全电影中坚定本性的代表。
对比河神和无脸男,最有滋味。
河神出现时,大家都以为是腐烂神,拒不接纳。河神不顾阻拦,走进去,忍受他人白眼和憎恶,就是要去洗涤自己。
因为他知道自己是谁,只有他知道自己是谁。
他是主动完成自我整理洗涤的,而无脸男是被动的。
不被接纳的时候,他不敢走进去;被接纳的时候,他不知所措;想表达感激,却无法给予千寻最想要的;洗涤内在,也是千寻帮助完成。
他唯一的主动,就是选择了离开汤屋,和千寻一起追寻,追寻什么呢?他也未必清楚。最后能被钱婆婆留下,也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这就是我的生活,总是等着被动选择,逼迫到死角,方寻一线生机;总是等着别人为自己负责,而极少想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一样一样的。
河神的丸子,很难吃。但是他注入了河神的自我,能帮助无脸男,也能帮助白龙,帮助他们吐出不适合自己的内在,才有可能重新找到本来的面目。
无脸男吐的时候,翻江倒海,一堆垃圾;河神洗涤的时候,也是一堆垃圾。
无脸男无法接受自己的难受,也不接纳那一堆垃圾,最终,也就是垃圾。
河神是主动完成催吐的,他接纳自己,包括那堆垃圾,大水过后,一地金子。
这就是区别。
所谓成长,就是如此。有很多时候,发动内心的小人,汤屋上下,万众一心,拉啊拉啊。
清除垃圾之后,总有一地金子等着你。
最重要的,是河神那畅快肆意的笑,还有无脸男安静平和的表情,那是比金子更重要的东西。
![](https://img.haomeiwen.com/i7643973/817752df70865901.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