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择:去还是留?
产假结束后我带着孩子返回工作岗位,妈妈为了照顾宝宝,和我们一起返程。她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出远门,又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生活了大半年,始终没有适应下来。语言不通,没有朋友,不认识路,带着孩子又无处可去,像每一个为了子女离开家乡的老人一样,所有的不适压抑着她,无法,我们只好把她送回老家。
紧接着,婆婆来了,她是非常豁达开朗的一个人,没想到刚来一个月就面临婚姻危机,继公公的儿媳们难以忍受和老人一起生活的日子,电话一个接一个的的催着婆婆回去,孙女和老伴,两厢撕扯着她那颗乐观的心,最终没熬过两个月,便和公公办理了离婚手续。
妈妈们的情况,让我开始反思我来到这座繁华之城的意义: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建一个温馨的小家。
这两项如今都已经实现,那我为什么还留在这里?
工作是体制内的,这些年在这大城市里磨砺了能力,积攒了经验,只要肯放下身份,在哪里都可以生存。
我和爱人出生在同一个小县城,返乡,我们内心的答案是一致的。
工作无惧,家人支持,我为什么不回去?
多年来沉淀在心底的种子终于蓬勃而出,来自家乡的呼唤,让这颗名为“回归”的种子迅速破土、拔苗,如野草般疯长起来。是的,我要回家,回到那个18线小县城去!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我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发现老家县政府向全国发出了人才回乡政策,瞧,后路都给铺好了。
失去:同事和无限的上升空间。
按照政策要求,我开始向领导提出辞职申请,不可避免的被同事们知道了。接下来是最难熬的一段时间,辞职流程走了近半年,领导、同事,甚至单位一把手亲自来劝,多番轮流上阵,利弊分析的比我还透彻,看着这一张张可爱又急切的脸,我深感自责。
半年里多次动摇,不为别的,只为同事们真心实意的挽留。
7年时间,单位已经成为我的第二个家,每一个同事都像亲人一样。你能想象严肃认真的领导,会经常为我们几个外地人带自家包的包子吃么?你能想象,暴雨天领导派男同事们把没有开车的女同事一个个送回家的情景吗?你能想象,当地的同事们主动揽过值班日,只为让外地同事逢年过节能安心回老家吗……
这是座充满爱心和温暖的城市,同事们太热情了,关怀是无微不至的,除了地方风俗文化外,更多的是相处了多年的同事们,真的把我们这些外地人当家人、朋友来看待。没有利益争执,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冷嘲热讽,老同事会自动让位给年轻人,不与后辈争荣誉。年轻人会全力投入工作,能扛事儿,也肯担责任。
除了这些,工作上的上升空间更是小城市没法比的,收入是县城的2-3倍,升的快,接触的人口素质高,这样的条件很少让人感到工作上有什么困扰,只要好好干,每一天都是顺心如意的。在这里可以轻轻松松的上升,科、处,到了年限就有机会升级,因为是直辖市,名额多,机会也多,所以不存在升职加薪的斗争和困扰。
然而,所有这些,在我决定回家乡的时候,终将成为奢望。
小县城,干到镇长还是科级,跟我一样级别的同事,四五十岁的简直数不清。而我31岁,不出意外的话,再干20年还是科级,只要在县城,正科基本算是干到头了。
换一个角度,今天的工作和20甚至30年后的工作,没有任何区别!一眼望到头,恐怖又现实。
很多次我忍不住问自己和家人,失去这么多,值得么?
心安:吾心安处是吾家。
家乡野山回家即是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谁不爱这份真实?
多少个午夜梦回,我被家乡的一草一木唤醒。青翠连绵的山脉,星星点点的河湖,钓鱼、网虾、挖野菜、抓知了……樱桃园、草莓田、葡萄山、苹果桃子李子梨……每一个季节都有地方撒欢。
多少次匆匆返程,难以割舍下日渐苍老的父母家人,一句句唠叨都显得珍贵。
作为社恐,我和爱人极度抗拒社交,对大城市的向往远不如对家乡的思念。远在他乡,游山玩水都得通过旅社,自驾游也只能到有景区的地方去,处处是人工痕迹。大城市的面貌我们看了7年,高楼也好,古建筑也好,特色风景美食也好,我们只能像看客一样游览、品尝,一走而过,一次两次三次,因为缺少归属感,难以融入总会产生厌烦的情绪。又不喜交际,在陌生的城市除了同事别无朋友。一旦遇事,我们这个孤独的小家,在这个大城市里便飘摇无助,心底的空洞仿佛永远无法填满。
既然害怕走出去,不如退回来。家乡有相熟的亲友同学,只要回去,圈子自然会拉起来,不用费心力,空闲的时间会有人喊我们出去玩,即便没有,童年的一砖一瓦足够我们探索好几年,村里的老房子足够我们装点成最美的心灵港湾。
回来吧,工作已定,亲朋相迎,只待归来。
转折:从不适到舒适,半年足以
回到县城以后,最最不适应的还是工作,处在不尴不尬的年龄,没有认识的同事,没有人了解我的能力,当然也没有人认识我。
最开始两个月被安排到人手紧缺的岗位,不是我擅长的领域,像个小学生一样从零开始学,每天都在熬。两个月后赶上和新人一起分配工作,去到了我所擅长的岗位,这才如鱼得水。
但小县城是真的忙,明明和大城市一样的工作,工作量却变成了原来的3倍。人手严重不足,最多的时候兼了四个人的工作,每天忙到飞,高跟鞋根本没法穿了,精致的套装、飘逸的小裙子都被压到箱底,穿着最方便的运动鞋和工装,头发一扎根本看不出什么造型,再也没空耗费五六个小时去烫个卷儿。原来的朝八晚五和最美的小午休都成了过去式。连续忙了三四个月终于又来了新人,这才算稍微放松下来。
野山新同事大多是活力可爱的年轻人,领导也很包容,终于找回了以前的工作感觉。一切回归正轨,能够发挥所长,能够看到付出之后的回报,能够认识志同道合的新同事和领导,工作不再艰难,在舒适的环境里做喜欢的事儿,没有比这更满足的了。
适应了新的环境,工作便不再艰难。我和爱人都不是权力和金钱欲望特别强的人,这些欲望和我想要的生活相比,我更倾向于心灵的解放,而且我们的收入已经足够在小县城生活。至于失去的,我们可以从其他地方补回来了。
周末会和亲戚朋友带着孩子去爬爬野山,或者逛逛老家的几片地,架炉烧烤,野钓摸虾,还有可以按照自己心意收拾的老房子,或者简简单单地陪着父母唠嗑说话也很满足,让节奏慢下来,生活在心灵港湾,真的可以把日子过成想要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