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肯定会有控制不住愤怒的情绪而冲动地惩罚了孩子的经历,事后无一不懊恼吧?
我们都知道,糟糕的情绪会影响我们做出理性决策,我们都希望在最后关头能忍住,但如果父母寄希望于在愤怒爆发的「临界点」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这很难做到,因为情绪调控其实是一系列的过程,愤怒是最后一个环节。仿佛火已经点着,要马上灭火显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那么,怎么才能防「怒」于「未燃」呢?
3步走起来,情绪先稳住!
1.愤怒的确会影响认知、决策和行动,当事人甚至有时会做出让自己事后后悔的举动。「怒火」方炽,情绪需要「适当降温」才有助于恢复理智。假如允许,父母不妨给自己留下缓冲的「冷却时间」,例如到外面走走,或去书房里坐坐,20~30分钟再来处理,往往能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假如条件不允许,在现场深呼吸几次,再沟通,也有所助益,因为深呼吸(腹式呼吸)促进了身体的放松,从而为愤怒降些温。
2.重新调整对事情的看法,能够有效调节情绪。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吉诺特所说, 宽容是接受孩子的孩子气的一种态度:「孩子总归是孩子。」对于什么是正常孩子的状态?他风趣地说:「干净的衬衫穿在正常的孩子身上,干净不会保持很久;孩子正常的活动方式更多时候是跑而不是走;树是用来爬的;镜子是用来做鬼脸的。」同理,如果告诉父母们「孩子的成长本来就是进三步,退一步或两步。有时候甚至可能进两步,退三步。」那些过于看重孩子「成长成果」或「成绩」的父母的焦虑感可能会因此减轻,也更能接受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起伏。
3.调控自身的注意分配,可以调节情绪。 父母如果老盯着孩子的问题,忍不住就「指导」,动不动就「纠错」,结果肯定会把自己逼向暴躁。可以尝试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进步上,会不会心理会放松些呢?
先处理好心情,才能处理好事情。所以说,亲子关系也好,任何事情都一样,稳得住情绪,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