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节:如何应对与父母之间的冲突?
原文: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译文: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自己的意见表达了见父母心里不愿听从,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解读:父母年迈,逐渐步入老年,总会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你会如何应对这种冲突呢。
事父母几谏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说,父母做错事了,你不要大力的批判他们,这样做就是对父母不孝。你要做到就是以委婉的方式对待他们,小心点与他们沟通与交流。
还有一种解释,在父母犯小错前就要及时制止,这样就不会形成大错了。
但是父母一个错误的习惯不是长大后养成的,而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形成了。所以,你想要去制止一个犯错的苗头,这有点难。因为那个时候,你也没有能力去辨别,你自己都还比较小。
所以,第一种解释更加合理。父母犯了错,你要以委婉的方式去提醒对方。
见志不从,又敬不违。你提醒了,父母不听你的,还是继续去坐做这件事。这个时候作为子女,就不要再去多说什么了。如果他们继续做错了事,你就按照他们的方式来,尽量配合他们。劳而不怨,你提醒了父母不要做这件事,但是对方还是要这样去做。不听你的,然后最后你要为父母处理后面的麻烦,这个时候,你心里会有一种恼火的情绪,就是说了你也听,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你就是不听,这个时候,体现你自己修为的时候,你要耐住自己的心情,不要过多的去指责父母。因为你越指责,你的父母内心更是内疚,父母老了,受不了太大的刺激,万一出事了,你自己就更加麻烦了。所以,我们处理麻烦的事就可以了,不要过多的指责。
其实这个道理挺实用的。在一本书《爱的秩序》里面,认为一家庭的秩序事非常重要的,也就是孔子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西方的心理学家在这本书中告诉我们,家庭的秩序不能打乱,一旦被打乱,整个家庭会变得不幸。
不管你是否事家里的支柱,你在父母面前,都不要过度的指责父母。如果你把父母当成孩子一样去教训,父母就会越来越不讲理。因为当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反了,父母成了孩子,而我们成了家长,家长就会像孩子一样胡闹。因为他们在这里找到了久违的父爱和母爱。
当我们在一个家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你是大的,我是小的。”父母永远是处于家长的一方,而孩子永远处于的是一个孩子的一个方面。这样,整个家庭的秩序才是正常的,而不是颠乱的。
想要做到劳而不怨可能会很难,因为很多时候遇到你说了自己的父母,依然去做这件事,确实很让人恼火。但是,你想要一个良好的家庭关系,就要在这件事情上面去修炼,而不是去过多的抱怨。抱怨解决不了任何事,堵不如疏,妥善处理麻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