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老夫妻平时喜欢在农村老家,舍不得自己终身劳作的一亩三分地,更丢不下自己的左舍右邻,经常性到庄稼地看看从内心满足,看到自己劳动有所得,能提现自己的价值,同时,不给儿女添麻烦这是老人的常识。
人生如机器,年代久了,零件都将老化,会不断出现问题。如今都是将近八十岁的年纪,身体远比如以前。生病不舒服成为经常性问题。
老人的儿女都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并且依靠老太太关系,苦苦求告,不读书都找到工作,如今不干活都能领着工资,都在县城买有楼房。
儿女们都很孝顺,别说逢年过节,就是平常也是经常性看望老人,带吃捎穿聊家常,让老人开心。
每当冬季来临,儿女们都会挣着让老人到自己家,避免在老家受罪。老人领着退休金,也是尽可能节省,接济儿女。
今年一如既往,儿女争相邀请,可是,老人执意在家,口称:在家啥也不缺,很是方便,能够自理,不用操心。尤其疫情防控吃紧。
因为老人在儿女家,都是一家人,很是不方便。尤其老太太说话不检点,不是嫌弃这个懒,就是嫌弃那个不知节省乱花钱,不是不懂事,就是言行不检点。因此,引发矛盾在所难免,制造尴尬不断。
随着全面解封,噶。感冒大面积普遍流行,封居在家的老人也未能幸免。再加上天气越来越冷,孝顺的儿女都想让老人到城里居住。可是,两位老人一意孤行断然不肯,总认为什么都不缺,自由,方便。
儿子是让一让,这是顾及面子,这是顾大势,老人走与不走不再强求,因为都因老人在居住,引发老人唠叨,埋怨。从内心真的不希望老人去,因为每次都引发家庭矛盾,甚至战争。
女儿原来居住不方便,没有发言权,今年女儿搬进了相对宽绰的楼房,并且供上大暖,于是早早发表言论,一心要老人跟自己居住。
老人有一个传统的旧观念,儿子的家才是自己的家,女儿的家却不是。
一听说,老人中招感冒,就让儿子开车去接。可是,到老人家,平时话不多,比较木讷的岳父,一听说女儿让他们二老搬到哪里去住,直言不讳,直来直去:“不去你家住!”斩钉截铁,不容置疑,直接把女儿堵回去。女儿只能无趣离开。
第二天大儿子回家,女儿也跟着回家去了。老两口跟随大儿子去了大儿子家。
如今,大儿子一双儿女都已成家,都有自己的楼房,大儿子居住的楼房平时只有大儿子两口,相对宽绰,就是一个缺点,住六楼,只有步梯,没有电梯。
住了没有几天,母亲就偷偷给女儿打电话,说休息不好,吃不下,看不惯儿媳懒惰,不顾及她老人,任性,脸难看,话难听,让女儿去接。
女儿时刻准备着,自然立马让自己儿子开车去接,说是去医院看病,可是,老人一上车就是不肯去。许是心疼花钱,谁是在女儿家,吃什么就可以让闺女做,喝点稀汤,面条就行了。
在女儿家居住相安无事,因为年轻人上班不在家,女婿迁就忍耐不说,任凭他们母女折腾,无论他们说什么?反正知道居住不了几天。
女儿家的儿媳说的她九十岁的老奶奶感冒住院,检查肺炎,输液远比吃药效果好。
老人便主动要求去医院检查,看病,经医生诊断:胃炎,肺炎,加上以前的血栓,心脏病等综合在一起需要住院观察,治疗。老人很是配合,经过五天住院治疗,很是明显。
还是女儿接回了家。第三天就是腊月23日,风俗习惯祭灶。儿子一再催,老人也决心去儿子家。女儿只好说,给老人洗洗澡,换换衣服。老人才答应住上一晚。
平时,让老人洗洗澡很是困难,总说俺擦啦擦身子,不脏。这下天冷了,加上感冒已经好多天不敢洗,别说老人身上老人味很浓,就是老人铺盖,居住过的房间,老人味十足。
不洗不知道,一洗惊煞女儿。正如老人女儿所说:一撮身上的你直往下掉,足有二斤。老人看搓下的泥,也认实了。
只在女儿家居住一天就让儿子走了。因为腊月二十三祭灶也就是接财神,怎能接到出嫁的闺女家。
尽管女儿说的千千万,多么好,老两口绝对不肯。
出家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就不再是自己人。儿子才享桩田地,女儿就没有这样的权利。自然女儿家老人就不好意思居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