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在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调皮”的或者“有问题”的学生,面对这样的状况,青年把责任归咎于学生和阿德勒心理学的无效。
哲人一点点帮青年追根溯源,“尊重”、“关心他人兴趣”、“交友心态”、“自立”、“爱”的课题一步步呈现出来。
(1)做到尊重
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那些“调皮”、“有问题”的孩子也一样。
面对这样的孩子,应该以尊重的态度去对待他们,实事求是的接受这种独特性。
他们之所以显得“特别”、“另类”,并不是他们刻意地要与人作对,而是很可能是受到他的成长经历或环境的影响。
最好的做法不是刻板的去纠正他人,强行把别人拉到自己认为正确的价值观,而是“用他的眼睛去看,用他的耳朵去听,用他的心去感受。”
这样才有可能看见那个“真实的孩子”。
教育者需要有耐心和感受力,简单粗暴的指责教育,甚至打骂,没有什么用处,反而会增加学生内心的憎恨。
也许表面上他们口头承认了错误,但他们心里并不会屈服,下次依然会犯错。
只有放下教育者高高在上的姿态,以平等的态度,交朋友的心态去对待他们,他们才会打开心扉。
以权威的手段,想要他们屈服,结果只会让自己一次次的失望。
在工作的层次结构上,不可避免的存在着阶级区分的纵向关系,但在人际关系上还是应该回到横向关系上。
(2)做好自立
除了尊重,还要做好自立。首先要自己学会自立,然后鼓励帮助他人自立。
用康德的话来讲,不自立是处于一种“未成年状态”。
父母不能仅仅是简单的告诉孩子具体的做法,而是应该把前因后果都讲清楚,然后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只要对孩子的身心没有大的伤害,即便是孩子选错了,那对他也是很有用的。
他会明白要自己做选择,也要承担选择带来的结果。
(3)坦诚的接受最真实的自己
我们要认清自己,由自己来决定自己的价值,而不是让他人、社会来决定。
人本来就有独特性,不用去追求外界推崇的个性,而是要相信真实的自我就是真正的个性。
我们大多数人注定都是平凡的,这是社会现实,但问题是,平凡又有什么不好?
想要追求让人瞩目的独特性,就要做好“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的心理准备。
如果不是真的想要,并且有能力,有责任,把它戴好,那实际上大多数人并不愿意去戴,他们只是想要那种感觉罢了。
我们需要有甘于平凡的勇气,甘于成为平凡里的大多数。
很多人做不到接纳真实的自己,很大的原因是喜欢与人比较、竞争。
不管是否参与竞争,竞争都是客观存在的。
竞争可以分开来看,既可以是针对事,也可以是针对人。很多人可能会把它们看成是统一的,但分开去看是不一样的。
如果仅仅是针对事,竞争对社会整体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会促进其不断发展进步。
而如果针对人,简单的竞争也许就会转变成斗争,甚至是血淋淋的战争。
此时已经超出了竞争的目的,而是单纯的为了赢,那就很可能会对竞争对手用些卑劣的甚至是残忍的手段。
所以,最好还是不主动参与竞争,只把竞争对手的存在,作为自己不能松懈需要努力的动力。
人的一生,真正的竞争对手只有自己,只要每天有进步,没有谁是失败者。
在人生这场马拉松里,会遇到很多同路人,不要把他们都当做一个个的竞争对手,因为真正决定输赢的只有自己,与别人无关。
把他们当做伙伴,而不是敌人,你的旅程会更快乐。
(4)关于爱
爱似乎很简单,但其实最难。
爱需要培养,更需要勇气,不敢去爱,也就是没有去获得幸福的勇气。
爱需要自己主动,而不是先观望别人是否爱自己,然后再决定去爱。
只有这样才能脱离以自我为中心的需求,不然,真正能够做到这样首先无条件爱我们的可能只有父母。
爱是一种信念行为,只有一点点信念的人就只能爱一点点。弗洛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