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自豪
——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文/康桥
如果你明天赢了,并非自己独享胜利,而是有几百万个像你一样的那些被认为不如男孩的女孩们、那些被迫做琐碎家务的女孩们、那些被嫁出去生儿育女的女孩们跟你一起得胜。明天你不仅跟澳洲选手比赛,还是跟这些轻视女人的人比赛。 ——题记
十九世纪美国杰出诗人朗费罗说过: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看完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的第一反应就是想到了这句名言。
因为搬房子换了个液晶电视,平生不爱看电影的我,在贤内助的教唆下,而且还说是宝贝女儿的推荐,才稀里糊涂地体验了一回趟在沙发上看电影的感觉。没想到,这个没有任何跌宕起伏剧情的影片却越看越有味道、越看越停不下来,索性一口气看了个底朝天。
看完影片后,不由自主地就有一种冲动,想要表达一下内心所受到的冲击和震撼。于是,便从网上做了些功课,才知道影迷圈里早就有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好莱坞特效大片称第一;日本动画算第二;第三,就该数一个印度人撑起的一片天了,那就是阿米尔·汗的电影。
过去,我听说印度的电影很好看,比如《流浪者》《大篷车》等。如今上影的这部《摔跤吧,爸爸》,虽说已刷爆朋友圈,但我并不知道。不经意间看了之后,感觉确实没有白看。尤其是影片结尾处,当爸爸看到大女儿吉塔获得英联邦国家运动会摔跤冠军后情不自禁地说:“我为你自豪,”这一点睛之笔拨动了我内心深处那种对子女的父爱和期望的琴弦。
《摔跤吧,爸爸》是由印度国宝级影星阿米尔·汗领衔主演的电影。影片是根据印度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简称辛格)的真实故事改编的,讲述了曾经的摔跤冠军辛格培养两个女儿成为女子摔跤冠军、打破印度传统的励志故事。
辛格年轻时是位摔跤运动员,是印度国家摔跤冠军。但是,由于家人的反对和生活所迫,便早早退役而与世界冠军无缘。和很多父母一样,辛格希望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在孩子身上能得以实现。可惜的是,命运跟他开了个玩笑,接连四个女孩的出生让辛格一度心灰意冷、梦想破裂。也许是苍天有情,也许是天无绝人之路,当发现女儿吉塔和巴比塔有摔跤的天赋之后,辛格不顾妻子和孩子的反对,依然绝然地开启了训练女儿成为世界摔跤冠军的魔鬼之路。
在当时的印度,女性社会地位很低下,女孩自己没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一到年龄就会被父母嫁出去而终老一生。因此,辛格让两个女儿练习摔跤的决定无疑给他生活的贫穷落后、传统守旧的小村庄扔下了一颗炸弹。顿时,让小村子沸腾起来了。更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是,辛格还要让两个女儿与男孩子一起训练、比赛,这下整个村庄可就炸开锅了,说什么的都有,但辛格充耳不闻、我行我素、一往无前。
在训练摔跤的道路上,吉塔和巴比塔与父亲辛格经历了种种磨难,不亚于唐僧西天取经的艰难之路。比如:世俗的偏见、村人的白眼、经济的拮据,以及内心的痛苦、身体的折磨、童心的缺失等,但这些困难都没能阻止辛格培养女儿成为世界冠军的脚步。
在吉塔和巴比塔以逃避的方式对抗爸爸时,影片以她们偷偷穿上沙龙去参加朋友的结婚典礼而听到新娘的哭诉为转折,使吉塔和巴比塔受到教育和刺激而幡然醒悟,两个女孩的内心发生了从“要我摔跤”变成了“我要摔跤”的转变。从此,女儿在心底与那个魔鬼般的父亲和解,训练不再被动,不再是负担,她们开始愿意去做这件事,已经有了“为自己”的些许意愿。最终,大女儿吉塔问鼎世界冠军,小女儿巴比塔也步了姐姐的后尘,在各大赛场上屡取佳绩。两人不仅实现了父亲未完成的梦想,也为国家争了光,更为印度女性扬了眉吐了气,成为激励千千万万印度女性的榜样。
失败乃成功之母,辛格与两个女儿是历经了很多次的磨难才站到领奖台上的。影片折射的,是信念的力量,是一个个希望落空后的坚定、沉着。如果没有信念、没有坚持,辛格也不会实现他的抱负;两个女儿也不会成为女性的榜样。当辛格发现女儿的潜质后,就如同伯乐发现了千里马,他坚定地深信女儿有摔跤冠军的潜力。无论是女儿“小荷才露尖尖角”时,还是在女儿参赛失利后,辛格都一直坚信女儿有夺冠的能力。
镜头之一,忍受女儿们因为不理解而对爸爸做出的各种刁难,甚至恶作剧,爸爸却没有对女儿进行粗暴干涉,而是循循善诱;
镜头之二,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买了点心去求国家体育局的领导为女儿买一块摔跤垫,力荐女儿一定能为国争光,但却失望而归。但他没有放弃,而是用被子为女儿做摔跤垫;
镜头之三,为了女儿能去参加和男孩子们的摔跤比赛而与赛事组织者动手;
镜头之四,为了女儿这个天才不被埋没,他离乡背井去租住在女儿学校附近的陋室里想尽办法指导女儿;
镜头之五,为了女儿不被开除,不惜流泪向校方证明女儿的潜力,再三祈求校方不要开除女儿……
这让我想到了当初我带着女儿培养兴趣时的经历。正是因为没有这种信念,没有能为女儿选择一种超凡脱俗的人生目标;也是因为没有这样的坚持,使得女儿学什么都半途而废而留下遗憾。但从辛格身上,我体会出了什么叫父爱如山。正是因为父亲这份坚定的信念和深深的爱,才使得女儿收获了不一样的人生精彩;也正是因为辛格有心怀国家的大格局,才一步一步助推女儿圆了自己的梦。
影片的神来之笔是在英联邦运动会开始前,父亲说出的心里话:他希望女儿能够明白自己所代表的,不是她个人,也不是父亲,而是千千万万个印度女性。要让她们看到,人生是有选择的,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选择;人生是有轨迹的,要通过自己的双脚去丈量。
最难能可贵的,是影片的立意点从原来的励志鸡汤转折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上。我想,这样的转折,是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这样的转折,才使得《摔跤吧,爸爸》成为经典之作。
作者简介:张强(康桥),男。依崆峒山,傍泾河水。生桫椤塬,学哈尔滨。年逾五十,历经风霜。出身医科,偏爱诗文。弄情笔墨,习修武学。“兰马”拥趸,万步有约。运动达人,健康桥梁。曾在《散文选刊》《家乡》《飞天》《甘肃日报》《平凉日报》《甘肃农民报》等媒体发表散文数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