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似乎是不快乐的活动,那如何减少排斥和厌恶心理,甚至喜欢上学习呢?
最根本的目标一定是,让你的大脑认为学习是愉悦的。而大脑的记忆取决于“峰终定量”,即人们的感受取决于体验中的最高峰(正向或负向),和结束时的终值感受。
这个定律从侧面解释了大多数人不爱学习的原因:学习过程很少有正面的高峰,以及相对消极的结束学习的方式,比如学不进去导致烦躁才停止学习。正因为如此负向的峰值和终值,导致我们大脑每次想到学习,倾向于排斥。
反过来利用这个定律,通过在主动地创造正向的峰值和终值,我们就可能喜欢上学习。
在学习的内容中,一定有一些是你相对不那么排斥,甚至是喜欢的。那么在每次学习中,穿插安排你喜欢的科目、环节,就能创造正向的峰值。而在学习困难内容时,在负向峰值出现之前及时转换到喜欢的内容上,便可以避免负向峰值。
举一个例子。我写英文文章时,有时会觉得困难,那么在写一会后,觉得开始有负面情绪时,我会及时地去阅读一些相关话题的别人的文章,来积累一些表达和观点。由于我很喜欢阅读英文,这样就能创造一些正向峰值,避免极端的反向峰值。对我而言,写英文文章就不是一件让我排斥或恐惧的事情,很多时候反而是我喜欢做的事。
在终值方面,要做到以你最喜欢、正反馈最大的环节结束学习。不要在每次学习的最后安排比较困难的内容,否则学习的终值就很可能是负向的。而且,终值的效果如果比较大,还可能会覆盖掉峰值。所以在反馈感好、情绪高涨满足的时刻结束学习,就能留下正向的终值,从而产生对下次学习的期待感。
不只是学习,对于工作、运动、约会或其他任何事情,都可以利用峰终定律来让大脑留下愉悦正向的记忆。即使你本身就喜欢某项活动,也可以通过这个定律让大脑更喜欢这项活动。
把学习变得相对愉悦并不一定能让我们对学习上瘾,但我们依然可以借助《上瘾》一书中的模型来尽量养成“学习瘾”。
上瘾模型:触发(trigger)>行为(action)>不确定奖励(varoable reward)>投入(investment)
具体来说分为四步。
第一步,为自己的活动设置触发条件,顶下规则。比如闹钟响,我就要读书。看到运动鞋,就去跑步。
第二步,优化条件使之有利于行为的发生,让活动简便易执行,而非繁琐复杂。比如,前一天晚上制定好第二天计划,把要看的书提前翻好到要看的那一页,先从简单的任务开始从而更容易进入状态。
第三步,设置不确定的奖赏,比如把想要的东西、想做的事写在纸条上放进盒子里,每次做完任务后可以抽奖。固定的奖励会容易麻木和免疫,不确定的奖励才最吸引大脑,让我们更有动力,因为这会刺激产生多巴胺。
第四步,坚持努力,即对这项活动不断投入。一段时间后,正反馈会让我们有成就感,更愿意坚持,另一方面事有了沉没成本。就更不容易放弃了。
通过以上两个大方法,峰终定律和上瘾模型,便能让我们更喜欢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