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智力有差异,关心无不同

智力有差异,关心无不同

作者: 读书的老王 | 来源:发表于2018-05-27 21:01 被阅读0次

学习者差异与学习需要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

长期以来,人们意识到不同个体在智力方面存在差异。早在两千多年,柏拉图就讨论过此类问题。早期理论关于智力涉及三个主题:(1)学习的能力;(2)个体获得的所有知识;(3)成功适应新情境和一般环境的能力。近期对智力的界定涵盖了以上三个主题,并强调了高级思维过程,即“有能力进行演绎与归纳推理、抽象思维,使用类比以及整合信息,并能将上述能力应用到新的维度”。智力也可以这样表述:“为解决问题、适应环境而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的一种能力或多种能力”。

从上学起我们就崇尚智力,谁最聪明,谁学习最好,都会受到老师们、同学们的喜爱。但是我们有时会发现,学习上同学们展现的智力在不同领域表现不同,有人数学好,善于计算,但语文可能不好;有人体育好,能跑能跳,但学科成绩一般;不同的表现,有时不能用“脑子好”、“身体壮”、“不聪明”等评价一些人。这时候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界受到广泛关注。因为他注意到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异,每个个体可能在一个或多个领域具有优势或劣势。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八种独立的能力:逻辑—数学智能,言语(语言)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运动)智能,社交智能(理解他人),自知智能(了解自己),自然观察智能。

智力有差异,关心无不同

尽管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在学术界很有争论,但它很受教育界欢迎,尤其是教师们在教学中会慎重对待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制定出差异化的教学;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恰当的方法,通过不同的表征方式和思维方式落实教学任务。

罗伯特.斯滕伯格提出“成功智力的三元理论”,他认为,智力所涉及的加工过程是人类共有的,这些加工过程被称为成分,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的成分。第一种成分是元成分,即使用计划、选择策略和监控等高级执行过程。第二种成分是操作成分,即执行个体选择的策略,如在课堂上为集中注意力而记笔记。第三种成分是知识获得成分,即获得新的知识,如在理解新的概念时会将相关信息和无相关信息区分开来。

斯滕伯格认为,个体就是通过应用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来解决不同情境中的问题的,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出三种成功智力: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

尽管有众多的关于智力的理论,但对于我们,智力最熟悉的含义就是智力测试的一个数值或分数。

智力商数(IQ)=心理年龄/生理年龄×100,在美国测试中,16%的测试个体在85分以下,另有16%的个体得分在115分以上,68%在85至115分之间。

随着社会的发展,IQ分数不断增长。由于儿童比父母有更好的营养和医疗护理,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刺激思维能力的发展,结构更小的家庭给与儿童更多的关心,父母的文化水平也在提高------儿童比自己的父母聪明,每增加一代,标准IQ测试的平均分就上升18分。这一现象的发现者詹姆斯.弗林,这种现象叫弗林效应。

由于智力不同,学生个体差异客观存在,教师在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到这种现象。现在初中入学是计算机派位,于是在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中,存在不同层次,学习差异很大,智力水平不一的学生,有的智力超常,为我们所喜;有的存在学习障碍,我们也不能排斥与放弃。作为教师,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关心学习存在困难学生,关注学习优异的学生,讲究教育公平,追求教育质量,让学生都有发展,都有进步。

智力有差异,关心无不同!

2018.05.27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智力有差异,关心无不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tei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