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年来网上频发的“校园欺凌案”、“弑师案”、“中小学生自杀案”等一系列案件,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也纠结感慨,感同身受。虽然我不是专家,也不是学者,我的发言也没有权威性,但是它能给大家展现真实的教育,能带大家认识当下教育万象背后那些浮躁不安的灵魂。
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教育是人们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摇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回头看看我们的教育,教师精疲力尽地讲解,学生机械重复地训练。课业的繁重已使大多数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工作的压力已经让多数教师度日如年,而各级各类的制度和社会舆论又让广大教师如履薄冰。作为站在教育一线,摇着舟楫浅吟低唱却落魄煎熬的我们,又该如何践行教育理想,采撷教育灵魂呢?下面让我带大家走进真实的学校教育中,去追问教育之魂。
案例一(现在的孩子你教不起):张三老师打了李四同学的屁股,李四在外工作的姑父将张三老师告至教育局。教育局责令校长处理此事,而学校校长在调查情况后让张三老师赔礼道歉。正应了网上那句话——“现在的孩子,家长舍不得管,老师不敢管,外人不方便管。”试问:这样的孩子,你教得起吗?
案例二(家长在哪里?):罗某是我们班的学困生。他爸爸常年在外打工,他妈妈卖保险,他和年近六旬的奶奶租住在学校附近的小屋里,好几次家庭作业没有完成。我和家长联系时她妈妈一个劲地说:“对不起,我真的很忙。”我想每个人都有工作,都忙,但总不能因为工作忙而对孩子不闻不问吧?
案例三(冲动的惩罚):无论是百度还是头条,只要你看新闻,总会发现“校园暴力升级版”,“校园欺凌普及版”和“师生矛盾真实版”。这些血腥惨烈的场景时刻提醒我们:保护自己比教育学生更重要,思想道德比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心理健康教育比身体健康教育更迫切。虽然每一次被曝光的后面都有相关人员受到惩罚,但是这并没有让此类事件彻底消失,为什么呢?
案例四(煤气中毒,谁负责?):最近,一幼儿因煤气中毒医治无效而死亡,家长追责学校,他的说法是孩子不到校,老师应第一时间打电话,但是老师没有打电话,从而导致了事件发生。试问:如果今天是星期六,这个责任谁来负?当然老师没有打电话的确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但是再退一步来说,教育部门明确要求按片招生,你家孩子怎么报进来的呢?还不是你求爷爷告奶奶,托关系办假证明报进来的,你报的时候恨不得给校长跪下,现在事情一出,你就立马变脸了。觉得学校这也不对,那也不对。要我说,应该严查教育部门,严把报名关卡。这样既可以保证教育均衡,也可以维护教师和学校权益。
上述案例是个案,也是我从众多教学案例中遴选出来,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我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深思:教育缺少了什么?
以前,人们觉得能认识字就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觉得光识字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便有了今天的学校。学校建立之初,人们对及格率,优秀率是没有概念的,但是今天,人们对及格率,优秀率是有明确要求的。教育一直在变革,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好现象,毕竟知识需要经常更新,而我们也应该抱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教育理念进行教学活动。但是家庭理念的不同,家庭教育能力的不同,决定了孩子学习结果乃至未来发展的不同。学校硬件不同,师资配备不同,决定了学生学习成绩及学习能力的不同。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怎样改革,我们的目标都是让每一位孩子健康成长,快乐成才。试问:今天的孩子,健康吗?快乐吗?
教育的变革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实质性的优惠,甚至还贻误了部分人的美好前程。举个简单点的例子:小王一年级考四十分,二年级考四十分,到了三年级,他只能考二十分,为什么呢?基础太差。而基础太差的原因是一年级老师没有教好,政策又规定不要留级。老师没有教好是因为班额大,班额大是因为没有按片招生。至于为何没有按片招生,我想大家心知肚明:只要条件许可,谁不想送自己的孩子去清华啊?所以我们中国的教育永远均衡不了,也实惠不了!
我一直相信这句话——“改变一个阶层需要三代人的努力。”因此,不要期望教育能有多公平,在当下这种教育无魂可依,教师无法自保,学生无梦可追的尴尬氛围中,能有多少人真正坚持自己原来的教育理念,能有多少人摸着良心做教育?
现在的教育已经进入一个怪圈:家长为了孩子上所谓的重点,或者名校挤破了头。套用网上最流行的说法——“最长情的告白就是陪伴”。很多家长,从孩子进入幼儿园开始,就踏上了“陪读”的“万里长征”。老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而焦虑万分。当教学成绩成为衡量一位好老师的唯一标尺时,没有那个老师不着急上火,毕竟向善是人的共性,求生是人的本能。这个时候,什么教育学、心理学全是扯淡,只要能“生出孩子”,管你是“剖腹”还是“顺产”呢?再看看现在的孩子和哪些奇葩的试卷,我们就会发现,孩子真的变聪明了,可惜不是我们想要的那种聪明。当一个孩子用金钱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时,失败的不再是教育,而是整个中国。所以,我们的教育的确应该改革了,这种改革不是简单的诵读国学,而是每位家长心口一致地为孩子们身先垂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