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从2012年转型移动开发以来,一晃12年了。一路走来,各种事情都经历过,也待过各种类型的公司。在做好自身开发本职工作的同时,对管理相关的内容感兴趣,所以在这方面做过尝试,也思考总结过,有了一些自己的个人看法。
管理的类型
这么多年,经历过这么多公司,管理大致上分为职能管理,项目管理,敏捷管理三种。
1. 职能管理
特色
遵循流程,稳步推进。
简介
-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多的管理类型,也符合人的思维习惯,简单讲就是分工合作。以移动技术开发为例,整个技术部分为前端开发和后端开发两大部分。后端开发再按照业务继续分成各个开发小组。前端开发分为网站开发和APP开发两部分,然后再进一步按照终端类型分成各种开发小组。比如APP部分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各种开发小组:比如iOS开发小组,Android开发小组,H5小程序开发小组,华为鸿蒙开发小组等。
- 当接到开发需求后,后端开发实现功能,前端开发实现界面和交互,等两者都就绪之后,进行前后端联调,然后测试,修复问题,然后验收,上线发布
2. 项目管理
特色
统一目标,协调各方。
简介
- 这是为了解决职能管理中“部门墙”问题而逐渐兴起的一种管理方式。职能管理按照专业划分部门,久而久之,就会习惯于优先考虑自己所属部门的利益,这就是所谓的“屁股决定脑袋”。比如前端和后端之间的接口文档,让前端的人写和让后端的人写,结果会差别很大。有很多功能,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放后端与放前端都能做,这就导致了激烈的利益冲突,大家都想少做事,多拿功劳,逐步形成“部门墙”。
- 项目管理的核心是目标管理。所以,项目管理中开始的重要一步就是“制订项目章程”,由高层管理者授权项目经理开展工作。“项目章程”中会明确项目目标,时间、范围、成本、质量等要求。
- 项目经理为了实现项目目标,按照项目管理的十大模块去规划项目,去组织临时的项目团队,实现项目,完成项目可交付成果。
- 项目管理中,只有目标,没有部门,团队也是临时的,完成项目后团队也会解散,释放资源,所以有效克服了职能管理中的“部门墙”问题。
3. 敏捷管理
特色
时间为纲,有效落地。
简介
- 敏捷管理是工程师自发形成的一种管理模式,是一种自管理的管理方式。
- 一般适合小团队,七八个人的样子比较合适,超过10人,就感觉庞大了。
- 时间也比较短,一开始的时候是一周:因为人少,所以周一上午组织起来,大致说一下这周要做的事,简单分工一下,把各自的任务写在小纸条上,贴在白板上。然后各自工作,每天固定时间交流一下,有事说事,没事就过。到了周五,大家再次围在白板前,看看工作的完成情况,完成的就交付,没完成的就下周接着干。至于内部的比如前后端之间的交流,反正就这么几个人,大家也知根知底,私下解决就是。
- 后来发现一周有点太紧张了,实际执行过程中,2周为一个周期的是最多的。
- 虽然比较少,3周一个周期,或者4周一个周期的也有。不过敏捷管理原则中,周期最长的就是4周。时间再长的,还不如直接走项目管理的模式。
- 可以看做是短周期、小团队、简化版的项目管理,特别适合小团队,适合有效落地。
- 最新的软考高项教材(第4版)中,十大管理中都有一个独立章节,就谈敏捷管理实践,两种有着紧密的联系。
领导力风格
管理者同时也是领导者。管理者需要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也需要一定的领导能力。楚汉战争的项羽和刘邦经常被拿来形容不同的领导力风格。项羽自身武力高强,刘邦知人善任。抛开最后的结果不谈,项羽刘邦各有特色,难分高下。
项羽式风格
- 项羽武力高强,对应到技术上就是技术大牛,遇到问题,只要他出马,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 项羽个人魅力高,技术高,让手下心服口服,自愿追随。
- 项羽式风格更加看重个人能力,认为英雄造时世,英雄能拯救世界。在团队中也更看重个人的能力与个人的作用。
刘邦式风格
- 刘邦武力一般,对应到技术上就是水平一般,遇到问题,自己不一定能解决,所以偏向于找技术大牛。所以刘邦式风格特别愿意授权和放权。
- 由于需要依赖技术大牛达到自己的目标,所以刘邦式风格往往态度谦虚,脾气随和,非常尊重人,团结人。从历史上刘邦对萧何、张良、韩信的评价就能看出这一点。
- 刘邦式风格更加注重团队的力量,更加希望他人的成功,更加注重团队的目标,更加注重整合各方利益,成为团队利益的代言人。
高项中的领导力风格
- 软考高项中也提到这个话题,里面提到的种类有服务型,放任型,交易型,交互型,魅力型,改革型。
- 项羽式风格对应的就是魅力型。
- 刘邦式风格对应的就是服务型。
- 现实中魅力型是最多的,所谓“技术牛而管”,按照普通的思维,当然是把团队中技术最牛的那个提拔为管理者,这样大家都没话说。不过,如果继续往下想,把团队中产出最高的人提拔为几乎没有产出的管理者,这真的好吗?
- 交易型的例子比较少,不过还是遇到过。这种风格很简单:我说清楚我需要什么,谁能实现就谁上,不行就换人,成了就给奖励。这有点类似于“赏金猎人”的感觉。
领导力风格的融合
- 项羽式风格好,还是刘邦式风格好,这成了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都有各自的理由,谁也说服不了谁。
- 让一个人同时具有项羽式风格与刘邦式风格,当然最好。不过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风格,让一个同时具有,并且随时根据场景切换,要求有点高啊。
- 在一个团队放2人,一个是项羽式风格,另一个是刘邦式风格,这样就能很好互补。
案例1:解放军的连队
- 连长就是项羽式风格领导,专管打战;
- 指导员就是刘邦式风格领导,专管生活;
- 连长和指导员的有效配合,是部队战斗力的保证;
案例2:华为的铁三角
- 华为的铁三角是指:项目经理、技术专家、销售;
- 华为内部的项目团队,就是项目经理和技术专家的组合;
- 技术专家是项羽式风格领导,专注于技术;
- 项目经理是刘邦式风格领导,专注与管理;
- 项目经理和技术专家的组合保证了整个项目团队的竞争力;
管理类型的融合
- 职能管理,项目管理,敏捷管理各有优缺点,现实中也有融合的例子,比如我国军队兵种和战区的设置。
- 海陆空等兵种建设,类似与职能管理,重点是专业能力。
- 战区的设置,着眼于打战,类似于项目管理,以打赢为目标。
几种假如
1. 假如我是APP开发经理
- APP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前后端接口对接容易扯皮;
(2)后端开发速度慢,导致前端无效等待; - 如何针对性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1)在架构上增加BFF层,选两三个后端开发人员专门负责BFF,并且将BFF层加入APP开发团队;
(2)APP开发团队和产品设计团队先行,开发模式由以往的功能推动改为产品拉动。具体做法就是APP需要的数据全部由BFF层提供,不再等待后端实际功能的实现。
(3)BFF与各终端的对接成了APP团队内部沟通,从源头上杜绝了前后端对接争议产生的空间。BFF与各业务后端属于Java内部通信,沟通成本大大降低。
2. 假如我是项目总监或者项目经理
- 首先找准项目管理的定位:项目利益的代言人,解决屁股决定脑袋的人性弱点。
- 借鉴华为铁三角的经验:项目经理,技术专家,产品经理形成利益一致的铁三角,作为项目团队的核心。
- 将软考高项中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取其中的十大管理进行裁剪,并对其中的敏捷管理实践进行有效落地。
3. 假如我是技术总监
工作重点是在技术内部将职能管理,项目管理,敏捷管理三者结合起来使用,发挥各自的优势。人员发展分为技术和管理两条线。
-
职能管理:
按照技术路线分组,比如Java后端,iOS开发,Android开发,测试,前端开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然后分人员发展,工具选择,流程规划,知识库建设这四个方向培养团队能力。各小组的Leader都选用项羽式领导风格人才,走技术专家的路线。 -
项目管理:
选择刘邦式领导风格的人才担任项目经理,走管理型发展路线,负责对外的沟通与对内的管理。项目经理与运营经理,产品经理一起组成铁三角,参照华为模式,以项目化的思路组件业务开发团队。 -
敏捷管理:
敏捷管理适合落地。项目经理与运营经理,产品经理等制定的项目周期一般为三到六个月。在落地执行环节,采用高项中的敏捷管理实践,按照一个月一个Spring的节奏有效推进。比如可以这样做:
迭代周期为4周,第1周为需求的确定与设计,以计划会议作为阶段结束;第2、3两周为开发测试时间,要求每日站会;第4周以评审会议与回顾会议作为开始,进行为期一周的内部试运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