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六年级的课本里,有一篇文章叫《顶碗少年》,少年由于紧张,有一个碗一直顶不上去,倒致台下的观众喝倒彩,一片的不满意,更不要说掌声了。台上的少年技不如人,不能赢得台下观众的掌声,当然观众不鼓掌了。在现实生活中,在很多公共场合,我们鼓掌也是有讲究的。作为一名学生,要教会他怎样鼓掌。
学校举行朗诵比赛,学生坐在台下,老师都会提前交待,台上的节目结束了,你们要文明鼓掌。在公共场合,文明鼓掌可以看出这个班级学生的素养,如果动不动就喝倒彩,起哄,那这样的学生素质也好不到哪里去了。曾经就有一次,六年级召开百日誓师大会,大家集中报告厅,当每个班的学生代表上台表决心时,有个别班的学生就在下面起哄,不鼓掌。倒致当时严肃的气氛很不友好。过后,我们开会讨论这种情况,学生在公共场合要怎样文明鼓掌,对于乱起哄的学生,经过调查是班里的问题学生,老师、同学都认为他无可救药了,平时做了什么事情,少不了批评、惩罚,于是他心里就憋着一股气,总想找个机会来发泄,这次起哄就是这样的原因。校长要求老师要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以后在公共场合一定要有正能量,不能把负面情绪带到会议中来。
老师必须要让学生明白,我们的掌声传递的是一种激励,这是对表演者最起码的尊重,这掌声代表着一种感谢,谢谢你为这一时刻所做了的努力,所以,剧场是一个公共环境,在这里的一举一动,也在塑造着其他人。魏老师说,鼓掌是一种价值取向,是自然主义还是文化主义,取决于你鼓掌的态度。
从小父母总是告诫我们,吃饭的时候不要发出声音,这样是不礼貌的,有些人会说,吃饭是我的自由,我想怎以吃就怎么吃,别人管不着,当然,在家里吃饭,你一个人的时候别人是管不着,但在全家人面前,你这样的形象就让别人感觉很没有教养了。公众场合就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了,以自然为名,强调的是跟着感觉走,而以教养为名,实际上强调的是做对的事情。
鼓掌,是对演出者的一种尊重,更是说明演出者赢得了观众的一份尊重。他们那台上三分钟给观众带来的愉悦,会长久地停留在观众的心中。我们要教会学生鼓掌,其实是教会他们怎样去尊重一个人的劳动成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