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本篇和上一篇“片语只言”一样,是我平时随笔的集合。题目的灵感来自周国平老师《风中的纸屑》。
(一)印章
打开一本新书,我会印上我的印章。
倒并非为了宣誓主权,只是要告诉之后再遇到这本书的人:我也曾来过。我也曾因为有与他相似的心而翻开过这本书。
这一生能把这名字留在多少书本上,也是种缘分。与书结缘,也是与著书的灵魂结缘,哪怕我终究也未真正读懂他。至少我曾经尝试,曾经靠近。
这些书本,它们的生命是永恒的。不像我,短短几十年。我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去占有它们,而仅仅可以在它们所保存的永恒的智慧中,感受自己有限而渴望的心。
在我灰飞烟灭之后,一定会有另一个人,将它们带往更遥远的未来。
而在那里,某本书上,
会有我的印章。
我的印章~~~~~~~~~~~~~~~~~~~~~~~~~~~~~~~~
(二)佛陀
儒家是在世的智慧,
道家是出世的智慧,
佛家是超世的智慧。
佛陀,阿弥陀佛,如来佛祖,释迦牟尼……
这么多的尊称,其实都称呼着一个人,而不是“神”。他的名字叫悉达多·乔达摩。
他生在印度,从小生活优渥,性情慈悲,对生命、生活充满着好奇,有着丰富的感情和觉知,勤于思考,热爱钻研。
他看到世间悲苦,就思考生命的意义;他穿越繁华世事,就觉悟得失与生死。他是世间众生中既平常却不平庸的一个“人”。
他不在寺庙里,不在佛像中。因为他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所以我们在寺庙中求愿,只是在求自己的欲望罢了。
佛在哪里呢?
佛在人的智慧里,在他留下的这些经文里。人的智慧中,有对佛陀思想的传承。经文中,这里有佛陀悉达多释迦牟尼终身不渝追寻的智慧和觉悟。
佛陀反对膜拜,反对偶像,反对神通。因为他所倡导的是对人生与世界的智慧,希望他的追随者们,能“离于一切相”,在世时活出自由的灵魂。他的智慧,是使从生死、得失、情绪、爱恨等等中得到解脱。而非“满足”。
佛陀教导人出离小我,追求真我,大我。他主张“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教导我们不被一己得失、甚至一世生命所拘泥,要看到人类整体,看到整个世界,看到宇宙的博大无穷,进而把有限的人生,活出无私的奉献和爱。
我信,这才是佛陀思想的真谛。他无需保我平安,也无需听我愿望。
我知道他在这里,那至高的人类智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他用整个生命滋养了人类整体,这也是他为什么会被长久纪念的原因。
抄经~~~~~~~~~~~~~~~~~~~~~~~
(三)大冰
这个作家挺特别的。
他的书都很厚,而价格都是39。
他写文章都一句一段,特别勤抬头,但是并不让人讨厌。
他的故事里,总是翔实地介绍故事主角的来历,相应地在讲他们故事的时候还夹杂着各地(国)的方言,特别“接地气”。但是这样的写法却给人更多亲切生动的感觉,仿佛在听一个老朋友说故事。
也有人说大冰的故事大同小异,那些主角都充满人情味。他们拥有着平常的我们很难做到却无比憧憬的勇气和执着,把人生活成了与我不同的样子。更“气人”的是,这些故事这些文字,总在不经意间触及人心中柔软的部分,让人眼圈忽然红了起来。
我却不觉得腻。近400页的“故事书”我两三天也能用零散的时间啃完。还是那些人情世故,还是那些生死离别,还是那些嬉笑怒骂……却让我闻到了人的世界中尚可憧憬的美好味道。
人嘛,都是一个鼻子一个嘴,两只眼睛两条腿,发生的事无非关乎理想关乎感情,故事的结局无非是成功失败,生或者死。
要说大同小异,大同小异就是普通人的生活。再特别的人生,也无非是这“大同小异”的故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那是玄幻啊!
所以我挺喜欢这个大冰的故事,全套我都买了。下面这张照片来自他的《我不》,很特别的书名,像极了这位作家的笔锋个性。不把作家和作品混为一谈,不把故事和现实混合较真,也是作为读者的自我修养。
所以我不说大冰这个人怎么样,只说,我喜欢读他的书。也不论故事中真真假假,只说,这故事曾让我感动。
谢谢这位作家。
大冰《我不》p18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