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读的一天

作者: 佛丧青年 | 来源:发表于2019-03-22 20:59 被阅读16次

    三月二十二日,星期五,春分过后的湘潭,从这座大学建筑望去,桃花梨花竞相开花,花草树木在春天里总显得格外精神,但湘潭今天的天气是不堪的,阴沉沉的云像一片工业污染的棉衣,大风吹的哧呼哧呼的大响,像是一个心脏病突发的老人,这时候,只有一个地方是舒适的——图书馆,曾有外国伟人说过,天堂只能是图书馆的样子,于是乎,我又在这个邪风恶雨的天气溜进图书馆,啃起了一些书,今天看的有点杂,以至于现在都没有多大的头绪。

    略读了康德先生的短篇《论教育》,康德无疑是个伟大的英雄,博学多才,涉及多个学科,教育学的开创者,哲学革命的带头人,总觉得他就是一个高塔,我是个不虔诚的教徒,我膜拜和敬佩他,但我也大逆不道的想超过他,二十岁的青年人总是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我尤甚。

    《论教育》所说,人是被教育为人的,这就话我就这样理解了,人没被教育是不能被称做是人的,为什么呢,因为人总得来说是个生物,再细一点说就是个动物,人一出生,是具有兽性的,人性还没被发掘出来的,所以刚开始的婴儿只知道索取,不懂回报,这个万物之主的灵长类生物生命之初是如此的脆弱,更是如此的贪婪,所以,人不被教育是不应该被称做是人的。

    《朱自清散文集》

    朱自清先生的文字读来有一种像流食过胃的舒适感,娓娓道来,词意分明,略读了几篇散文,觉得文笔如人,仿佛看到一个历经磨练却温文尔雅气节高尚的老人慢慢走来,读到气节篇,朱自清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忍受胃病坚决不接受美帝救助高尚的中国文人气节,也许对当代多样文化来说,朱自清先生的做法实显愚蠢,(也许我是觉得我的价值观是人类共同体的价值观,文化,种族,国家,在全球化的时代,我觉得个人价值应该对这些优劣国家文化差异包容)但是在当时国家危难之际,朱自清先生消瘦高贵的气节就是民族不屈的象征。我敬佩朱自清老先生。

    《顾城和海子集》

    对我来说,顾城和海子是当代最受欢迎的现代诗人了,本书详细的说明了两位诗人的生平,

    海子当然是我最熟悉的诗人了,高二的时候我便经常抱着他的诗歌,翻来覆去抄写和默诵,也是因为他,我更早的去感慨“死亡”的永恒命题,甚至想做个诗人,学海子一样,真诚的去奔赴死亡,对十四五岁多愁善感的年纪来说,海子的那些关于悲伤,关于爱情,关于死亡的诗歌,有种神似的伤感。《面朝大海,春来花开》,《以梦为马》,《半截的诗》等等在我的青春划出别致美好的风景。

    顾城是很著名的诗人,但跟很多名人一样鲜活的活在课外书里,而我不幸,没有过多的拜读他的文字,但在书中说顾城先生先杀妻子,后又上吊自杀,并不想站在道德高地指责顾城先生如何而来提高自我的道德底线,但在书中说到顾城夫妇敬爱如宾,我想作者应该是个书呆子,过分美化诗人形象,敬爱如宾的夫妻多少不会用斧头杀了另一半吧,这我又悟出一个道理,人不能读书太多,读书太多的人多少有点书呆子,多少有点虚伪,就像喜欢一个人一样,太过喜欢,反而不太认清楚喜欢人的不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杂读的一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trd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