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打电话,妈妈说:儿啊,按照妈现在的年纪,假如我能有幸活到八十岁,那我们还能再见二三十次;如果我能更加有幸活到你曾祖母那个年纪,那我们还能再见四十来次,不过,那个时候我自己都不知道眼睛还能不能看得见。
在电话里没有来得及细想,即使母亲说的那么动情,而我却没有那么深的感触。挂了电话之后,我站在窗前,看着院子里掉落的桂花,越来越感觉母亲的这一席话是多么的沉重,回想起来仿佛这就是告别。
站得累了,便靠着墙坐了下来,越想越觉得心酸。
俗话说“人老话多,树老根多”,母亲年纪大了,这几年的话也越来越多,只是让人感伤的是,同样的话重复的次数也越来越多,这说明,我和母亲的共同话题和共同经历更新地太少、太慢了,都跟不上母亲的唠叨了。
母亲说:小的时候吧,爸妈白天工作,你们都是曾祖母带着,我们晚上回到家,没有多久你们也就睡觉了,那个时候每过一段日子都要感慨,你们长的真是快啊,又要换新衣服了。
就这样也没几年,感觉一眨眼的功夫,你们已经到了上学的年纪了,你兄弟还好,打小也没怎么离开过我们,只有你十来岁就一直住校。
而且是从村里一直住到县里,住到省里,越来越远,从每天回家一次,每周回家一次,到每个月回家一次。
后来更好了,上大学还跑到岛外去了,去也就去了吧,还一头扎到西北去,这一去就是两千公里,一年就见一次,多的时候见两次。
直到毕业工作,也是一年才一次。你爷爷就说了,读书人本来就不是我们家的孩子了,山高路远,四海为家,胸怀天下,这才是读书人的本色啊。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事啊,孩子有这个心咱们做长辈的也就该知足了。
这样的话,已经不记得母亲说过多少次了,而事实也正如爷爷所说,腿虽然是自己的,而步子却不是自己想走就能走的了。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爷爷走的时候我都没能见到最后一面,而他说的最后一些话还是跟以前一样,山高水远,孩子回来也来不及了……
在以前看来,常回家看看或许只是一句话,一首歌,从来都不是那座指引着归途的灯塔,而亲人正是那灯塔的火苗,牵挂越重火烧得越大。
母亲说,上大学那天,他们把我送到机场,看着我淹没在人海里的时候,她的泪水如洪水决堤一样,如何也止不住,默默地跟着父亲的身后回家。
人家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我们都知道你只是去上学,可这心里却总是担惊受怕,担心你吃不好,穿不暖,气候会不会不适应,有没有和同学置气,有没有心情不美丽。
后来等你毕业了,心里也就好些了,只是这个时候又该担心起你的工作和找对象了,找到对象,又想着赶紧趁年轻身体还行给你们带孙子了,你说这做母亲的啊,怎么总是有操不完的心哪。
最近,我也感觉自己是真的越来越老了,居然开始数起日子来了,有时候我和你爸聊天就说,咱们这个儿子,如果一年回家一次,按照咱们这个身体素质,这辈子估计还能再见个二十来次;
我们两个要是争气点,再努力锻炼锻炼,或许还能多活十年八年的,这样就能见个三十多次;如果要是儿子争气点,每年回来两趟,那我们还能再见五六十次。
我们在外面呼朋唤友,觥筹交错的时候,何曾想到过父母;
我们的父母在茶余饭后,睡前卧谈,想到的都是子女。
算算吧,你和你的父母这辈子还能见几次。
我们想着的是,还有几十年呢,我们还年轻,而我们的父母想到的却是还有几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