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文章参与星辰计划2024年第17期“诺”专题活动。
诺,承诺。
匆匆一周又过完,这次的周主题“诺”也进入尾声,我一直想写一个主题,就是对自己的承诺。面对这个选题的大多数同学肯定会选择对外界的诺,忽略对内心的诺。或者说自我实现。
碰一碰咋样?
其实对他人的承诺要想兑现,肯定是要先完成对自己的承诺的,只有自我实现后,才有能力和机会去帮助他人达成心愿。
有同学可能会问了,明明有些诺言只是坚持而已,没有牵扯到个人成长,那么,坚持本身不需要心理建设么?恒心和毅力恰恰是最难拥有的品质,维持住那份初心需要不断的自我激励和自我完善。
开始举例哈,就拿我写的《无声的诺言》来说,男人去当兵,如果没有一技之长,没有迅速得到提拔,他内心的坚守就会犹豫和退缩,这个犹豫不是在于坚守本身,而是对于现实社会伦理的一种敬畏和无奈。是他可以拿什么去迎娶他的新娘的苦恼。只有在那些黑夜中默默对着自己发下的誓言,在后面的日子里通过不懈的努力逐步成为现实,他才拥有了实现对他人诺言的机会。
不要羡慕那些金婚银婚的夫妇,看他们那般恩爱,其实整个过程中充满了种种妥协和调整,来维持彼此间微妙的平衡,生活总会有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宽泛的诺言具体到了家务谁做,小孩谁管,怎么做?怎么管?
但凡对自己要求稍低一些,对他人要求多提一些,就会打破平衡,出现各种纷争。只有对自己有承诺的人才有不断改进自己,从而相互协调,这里应该是双方都属于自我完善型,只有一方做到了,另一方原地踏步或者倒退,都没有新平衡出现,也就没有外界眼中和睦的夫妇出现。
就像半册老师写的自己的父亲遵守诺言,照顾好自己的弟弟,这里面的一个前提也是对自我承诺的实现,只有他学会了手艺,并且靠手艺能养活自己及家人,他才能完成承诺,不然他拿什么去照顾呢?
我有个哥哥,在从小到大我们不多的聊天中,他几乎一直是在抱怨,抱怨社会的不公平,抱怨家人没有为他提供有效的人脉。抱怨自己的媳妇没有他人的贤惠,等到孩子要参加工作了,又觉得我这个弟弟帮侄女找个好工作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当然结果显而易见,他没有过上他想要的生活,是他把本该自己努力的事情统统都推给了别人,他甚至都没有对自己下过任何承诺。只是希望着他人能给他他想要的承诺。
现实中持有我哥哥那种心态的大有人在,他们是这个社会戾气的重要贡献者。他们埋怨一切,唯独不埋怨自己。把所有对他人的要求都看的很轻易,唯独他们对自己没有要求。
埋头于自我实现的人是没有时间去抱怨,去发泄所谓的不满的。有这个时间还不如花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
综上所述,一不小心又有千字了。无形中也完成了我对自己的一个小要求:希望六组这个星期能有18篇,不够就我来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