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习《道德经》笔记
学习《道德经》笔记05|同出异名 玄之又玄

学习《道德经》笔记05|同出异名 玄之又玄

作者: 三平999 | 来源:发表于2024-02-04 17:34 被阅读0次

    此学习笔记主要摘自齐善鸿的《〈道德经〉可以这样读》黄晓明的《道德经十讲——98天轻松入门》郭永进的《道德经妙解》和韩鹏杰的《道德经 说什么》

    《道德经》第一章中,“此两者,同出而异名”什么意思呢?

    “有”和“无”同出于大道,而有不同的名。这是老子对“有”“无”两个概念属于一个本体的进一步的阐释。告诉我们,“有”“无”的说法依然是我们主观活动的结果,真正的本体是无法用人的主观概念来进行描述的,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错”的状态。

    “有”和“无”这两个方面就是任何一个事物都具有的两个方面,同出而异名,只不过有的把它叫做“有”,有的把它叫做“无”,都是事物的两个方面。

    比如喝水的杯子,有的部分是它的外表,中间空的部分就是“无”,没有“无“的部分就不是杯子了,没有外边“有”的部分也不能叫杯子。

    同样,一座房子,人们为什么能坐进来?因为房子中间是空的,所以我们能住进来,但房子如果没有“有”的部分,比如墙、地、棚都没有,那也不叫房子。任何一个事物,“有”和“无”都是它的两个方面。所以看问题不能只看见“有”的方面,也得看见它“无”的方面,也就是“空”的方面。

    语言是人认知世界的工具,“有”和“无”是立言的难处,也是我们认知真理的障碍。人的智慧到达真理的界面时,只能缄默。

    “有”和“无”由大道而来;也可能是同时出现、存在,但是毕竟还不是一个东西,还要有两个“名”。

    在现实生活中,工具和目的的思维还是比较清楚的,只是很多人不会从现象里提取真理的本质,因而在认知世界时,常常出现“困于工具而忘记目的”的现象。

    比如,挣钱本来是为了生活,但很多人为了挣钱,却没有了生活;为了把事情做成而与人合作,但因为合作过程中的分歧,而没有把事情做成。

    很多时候,人之所以会犯错误,就是因为忘记了自己最初的目的,就是那个“无”的东西。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往往抓住了“有”,丢掉了“无”,不知道有限的连着无限的。

    《道德经》第一章中,“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什么意思?

    “玄”指人的意识难以琢磨的那种神秘现象与规律。道家的“玄之又玄”,说的是有无相生和连续不断、无穷无尽的相互转化,螺旋式上升的大“道”运动形态。

    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找到了万事万物存续与变化的总规律。

    人们往往一听“玄”就有点蒙,“玄”就是不断超越现在的想法,想法连续不断地提升,相当于进入到一个哲学层面了,因为大家看问题都只看到“有”的作用,没有看到“无”的作用。如果把“有“和“无”两个方面都看到了,就是一个高级的思维水平,就叫做玄。

    “玄”可以说是深远的、神秘的、难以返观的、不可预知的。玄有些接近于黑,黑色是看不见的象,也就带有神秘幽远、难以返观、难以理解的意思。

    人们本能地祈求一切美,远离一切灾难。实际上,“美好”与“灾难”本身就是人类在主观上给事物贴的标签。将有利于自己的事物贴上“美好”,将不符合自己利益的事物贴上“灾难”。

    事物自有其本身的客观规律,人类认为好的,会变化,不会像人们期望的那样永久美好;同样,不好的也会变化,也不会保持永久不变。

    若是能够去除贪欲和私欲,去除有局限的主观判断,跟随大道,领悟大道,恪守中道,智慧地“无中生有”,达观地“有中变无”,心无挂碍地随着两极的变化而不断上升,达到心性无极的状态,就进入了人生最玄妙的模式与境界。

    我们的思维方式,很多时候不太正确。认识这些错误对于我们提升自己的思维境界会有很大的帮助。

    现实中的我们,往往是"零维思维",也就是“点式思维”,看见什么或者听见什么,就会不加分析地信以为真并依此进行评价和判断。还有一种常见的思维模式是“实虚负面联想式思维”,也就是根据自己感知的片段事实,加上负面联想,形成负面的认知和相应的情绪与反应。

    文学作品中的一些悲剧式人物就是以上这样的思维模式。

    事物在不断变化、不断升级,若是能够领悟大道,就能用智慧的思维揭示事物的真相与规律。如因果思维,通过结果追溯原因,可以认识因果关系,在事物因果规律中的“因”上下手,可以获得结果;连续不断地超越自我,从那些难以理解的事件中得到启迪,就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成功者往往善于从问题中看到答案;而失败者总是从事情中找问题,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带来不同的人生结果。

    《道德经》第一章中还有一句“众妙之门”,就是说把握“有”“无”和“微”,就能打开通往“无”的各种奥妙的大门。

    了悟“有”“无”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之后,将迈入“无”的大门;入门之后,又会呈现出各种奥妙。

    而“玄之又玄”就是把“有”去掉,单看这个“无”。老子并不否定“有”的作用,因为“有”的作用大家都能看得到。边界这个东西,物质世界有形的东西,大家都看得到,比如:一个人长得多高多矮,漂亮不漂亮,大家都看得到,可是至于这个人的精神世界,就没有那么容易知道了。

    所以老子告诉大家,“有”和“无”两个方面你都能看到,这就叫做“玄”。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再看到“无”这个无形东西无比巨大的作用,即精神力量的作用,就是众妙之门了。

    总结第一章,老子讲了“有”和“无”两个方面,天地的起源,我们叫做“无”;万物产生,我们叫做“有”。任何一个事物都不能脱离开“有”和“无”两个方面,我们从“有”的方面观察的是它的边界,从“无”的方面观察的是它的妙处,因为大家都看不到“无”,如何观察它的妙处,两者合到一块来理解,就叫“玄”。如果把“有”去掉,更多地关注这个“无”的作用,因为它是经常被我们所忽略的,“无”的作用就是“玄而又玄”。

    不管是宇宙本体、未显相的空无,或已显相出来的天地、日月星辰等万有,统统称为道。空无与万有,虽名相不同,却都是道的一体两面,只是未显相或显相而已,两者都非常玄妙。

    道太玄妙、太玄妙了,远非一般人所理解那般。道是世人所知各种玄妙的总源头,真是太玄、太奥妙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道德经》笔记05|同出异名 玄之又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tvf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