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习《道德经》笔记
学习《道德经》笔记03|无始天母

学习《道德经》笔记03|无始天母

作者: 三平999 | 来源:发表于2024-02-01 07:36 被阅读0次

    此学习笔记主要摘自齐善鸿的《〈道德经〉可以这样读》黄晓明的《道德经十讲——98天轻松入门》郭永进的《道德经妙解》和韩鹏杰的《道德经 说什么》

    《道德经》第一章中,“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是什么意思呢?

    “无”,是天地孕育的最初始,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混沌未开之际的状况,无也是一,一也是道,所谓的“道生一”,就是这个意思;而“有”,则是对宇宙万物本原的命名。因此,要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

    天地未开之时宇宙的原始状态是一种无形无相、无边无际的混沌状态,是人的主观能力无法把握的,它含藏着无比巨大的能量,能演化出银河系、太阳系、地球老子将其称为“无”“空无”,空无就是天地、太阳系的源头。显相的有形有相的天地、太阳系,能进一步演化出植物、动物、人类万物。

    所以说,无形无相的大“道”无处不在,人无法用自己的肉眼去认知但又无法摆脱其影响。混沌未开的大“道”之“无"”的状态,演化成了后来的次一级“有和无”——我们能感知到的有形的存在和同时与此并存的无形的存在。

    从科学上讲,万物都是由基本粒子构成,最终会回到馄饨之中,去寻找“有”的根源。所以,有,在宏观层面讲,就是有形万物,而从“有,名万物之母”这句话的语境讲,就是微观角度讲的最基本的粒子。有,区别于“无”,但是由无而生,旋生旋灭,复归于混沌。

    天地开始的时候是无形状的混沌一片,所以用“无,名天地之始。”来概括。天地开始的时候,我们把它称作“无”,没有形状,一切东西都看不清楚。等天地分开了,群星列阵了,我们能看清楚了,就叫做“有,名万物之母,把它叫做万物的母亲。

    “无”就如同我们远古的祖先,虽然不可见,但已经将其生命的力量传递到了我们的生命中。我们能够感知到的“有”,如同我们的父母,他们生养了我们。实际上,在每一个生命中,既有看不见的力量,如平时所说的“气”和“精神”,也有我们能够感受到的肌肉、骨骼和脏器等有形的生命形态。

    当然,进一步演绎还可以让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有无”共存:我们的思想情感是看不见的,却支配着我们的肉体活动,决定着我们的生命质量。那些很有成就或者我们认为很厉害的人,往往都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精神世界。

    在现实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人生模式:一种是不断地去追求外在有形的东西,金钱、整容等;另一种是不断地去丰富和提升自己内在无形的能量,学习,不断地学习,越学习越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越多,越谦虚越低调越随和。前一种人生模式往往会让人活得非常辛苦,一直在向外求一种满足,让他人羡慕的所谓的幸福。而后一种人生模式则会让人随着自己内在能量的提升,变得越来越自在和逍遥。

    “无始天母”的哲理,最起码可以给我们三点重要的启迪:一是一切有形的存在都来自无形的力量的决定,最终也会回归到无形的状态;二是看到有形的存在,要想到无形的决定力量,从而让我们不至于停留在表象的层面;三是“无”决定着“有”,每个人都要从“无”上下功夫,这既是生命达观的原理,也是每个人超越有形物质奴役的自由之路,更是人重视思想境界进而把控人生方向与质量的基本逻辑。

    一个人如果一味地向外求那些有形的东西,诸如金钱、仕途、永不衰老的美丽,会找不到决定外求结果的根本,看着挺忙,其实都是在瞎忙。向内观,向内求安静、智慧、精气神,再忙碌的生活也会过得井井有条,淡定从容,因为他生命内在的力量无穷无尽。

    来到简书,通过优秀简友的简文,我遇到了许多追求生命质量的人,通过他们的文章,给予我更多的人生追求和心中无穷的力量,这种感觉真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道德经》笔记03|无始天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obaodtx.html